“六七”无列中史科惹争议 陈仕源:属中港历史分水岭应教下一代
教育局早前公布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纲咨询,“六七”及“六四”事件未有列入课程大纲,当负责的局方官员被问及原因时直言:“六七年嘅时候,你喺边度呢吓?”,又称不会将“鸡毛蒜皮”的小事列入大纲,当时掀起全城热议。事后有关官员曾公开指“鸡毛蒜皮”言论或属用词不当。
“六七动力研究社”社长陈仕源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忆起有关言论仍气愤不已,痛斥有关官员是“黄皮白心”和“无水平”,他指“六七”是“反英抗暴的爱国运动”,同时为中国和香港历史的分水岭,必须将正确的史实授予年青一代。
此外,曾在两会提出“平反六七”的港区人大代表吴亮星则认为,“六七”对港英政府在回归前的管治方针造成一定影响,应透过“合理”的史料,让学生接触“六七”。
批评官员“黄皮白心”
特首林郑月娥参选特首时倡指中史列为初中必修科,锐意提高本港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国民身份认同,外界一直关注课程会否涵盖“六四”、“六七”、文化大革命、三反五反等影响中共印象的政治事件。直至上月底,教育局公布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纲咨询,“六七”和“六四”未有列入课程大纲,官员更形容这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言论令全城哗然。
“六七动力研究社”社长陈仕源接受《香港01》时痛斥,有关教育局官员和学者“黄皮白心”,“这些官员讲出这些说话完全无水平,对历史是空白,他们的心可能是白色的,我们叫他们做‘黄皮白心’,就好像以前我们闹‘白皮猪’一样。”
退休船长陈仕源是当年“六七”参与者之一,被捕时年仅18岁。他忆述当时他刚从航海学校毕业,仍未正式成为海员。他称当年投入“六七”,只因“血的感染”,“七月我在炮台街、西贡街那边看到很多人抗议,当时不知发生甚么事,然后见到抗暴队暴力清场,发射很多催泪弹,因为在石级上,示威者‘碌晒落嚟’,伤了很多人,看到这个画面,一定会受到血的感染。”
指港英“暴”左派“动”
67年9月1日,陈仕源联同数十名工会成员、家属,到当年的中央裁判署听审,声援因三名在家中印刷“六七”宣传单张而被捕的海员子弟。陈仕源万万想不到因此而被捕,成为阶下囚,“我们一行五十多人,到中央裁判署听审,法官出来的时候向他抗议,法官见状马上离开,庭警即场挥棍殴打我们,逐我们出门口,及后更将我拘捕,控告我行为不检和拒捕,最终被判入狱五个月。”
转眼五十年,陈仕源指出“六七”是一场“反英抗暴的爱国运动”,他又直指这并非“暴动”,“我们左派只系‘动’,港英政府是‘暴’,他们(港英)先‘暴’我们才‘动’,是他(港英)先杀我们的人,无办法下才出现偏差。”
“我们左派只系‘动’,港英政府是‘暴’,他们(港英)‘暴’我们先‘动’,是他(港英)先杀我们的人,无办法下才出现偏差。”
他又指出“六七”为中国和香港历史重要的分水岭,必须将正确的史实授予年青一代,否则教育局将会犯下严重的错误,“教育局若这次不教好‘六七’,将再一次犯下严重的错误,令年青一代对历史走向空白。”
前立法会议员、现为港区人大代表吴亮星则表示,完全支持政府将中史列为初中必修科,他认为回归后本港学生对中史的接触弱了很多,他认为提倡中史是回归后本港对国家应有的责任,“若学生无机会接触中史,会令新生代对中国造成不了解”。
提倡中史是本港对国家的责任
他认为将中史列为必修科,有助击退“港独”或“分离主义”,“现时缺乏中国历史教育,令‘港独’、‘本土’等思想相对容易产生,学生容易被人误导。”
吴亮星亦认为,“六七”在课程大纲“有好过无”,他指出“六七”对香港往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及对港英政府在回归前的管治方针造成一定影响。他认为,若在学校教授“六七”需配以“合理”的史料,“我不赞成这是一场暴动,应以合理资料将‘六七事件’、以至后期的镇压及前因后果,整体和详细罗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