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 持续更新】修补社会撕裂只字不提?林郑说非靠文字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1日)早上到立法会宣读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撮要,报告提出多项新政策,包括“港人首置上车盘”、以公帑补贴市民港铁车资,以及将“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易名为“在职家庭津贴计划”,津贴额亦会“加码”等。林郑月娥下午2时15分会到政府总部出席记者会。为配合早前政府开放网媒采访权,传媒提问时间料会比以往延长多半小时。
【15:38】施政报告早前提出防滥用利得税两级制的宽免措施,即大财团即使有多间公司亦只可提名一间,相信受惠的公司会是中小企。林郑月娥指,香港成功之道在于简单税制,任何减免税项的原则在于简单税制,相信该措施受惠的对象会是中小企。
【15:36】记者会加时。
【15:34】林郑月娥指,政府总部东翼前地会恢复2014年关闭前安排,但开放时间非24小时,期望集会人士尊重申请条件,如不离开,保安人员会采取适当行动。
【15:32】林郑月娥提出白居易、绿置居恒常化,但土地从何来?林郑月娥解释,施政报告较少篇幅提及土地供应,是由于尊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她不想小组刚成立,就令外界觉得她先斩后奏,对土地供应有既定立场。
【15:28】林郑月娥指,如绿置居最终没有人认购,会想应变方法,例如将居屋改回公屋用途。而安达臣道的港人首置上车盘,她指社会一定有所期望,亦需考虑有否人士投标,而安达臣道的土地属于一种先导计划,测试首置上车盘的可行性。
【15:25】记者会首次有学生记者提问,关于中史科独立成科及改组中央政策组。林郑月娥指,目前初中有教中史科,但要全面开展,至于中史科的内容,则交由专家解释:“自己不扮专家”。另外,林郑月娥提出改组中央政策组,其功能包括成为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秘书处、协助政府政策统筹。中央政策组有20至30个职位为青年人而设,亦有公务员同事及非公务员研究员协助。林郑笑指,提问的学生记者若有兴趣,亦可加入。
【15:15】 林郑月娥重申,她会在任内创造有利条件,重启政改。但“有利条件”需审时度势,她会尽最大努力。对于有建制派议员提出修改立法会议事规则,她指这是立法会事务,但明白过往有泛民议员借此“拉布”,因此建制提出修改议事规则是无可厚非。
【15:20】林郑月娥指,不会考虑租管政策,主因在供应不足情况下,提出租管只会令供应更紧绌,业主不将单位推出市场,最后令租金上升,现时首要工作是增加供应,创造过渡房屋处理。
【15:17】林郑月娥指,没有打算将23条放在一边不做,只因有利条件无出现过。
【15:13】施政报告对如何修补社会撕裂只字不提,林郑月娥回应指,修补社会撕裂不是靠文字:“唔系写多100个字,社会气氛就会转好,系靠每个实际行动。”例如开放政府总部东翼、允许纯网媒采访。林郑月娥又指,会在任内尽最大努力完成修改法例,宪制问题,令防止陏赂条例适用于特首。
【15:09】林郑月娥指,政府在房屋政策方面的角色是促进者,她认为光房是良好的过渡房屋安排,而她亦认为荷兰的组合屋亦是很好的构思,愿意开放讨论。林郑月娥续指,网上付款在香港是滞后,她强调自己有雄心目标,希望努力推动创科发展,将有关创科在本地生产总值由0.7%提前至1%。
【15:05】被问及公私营的房屋发展项目的价格,是否市民能负担?林郑月娥指,首置单位价格要透明,按市民收入定位,但有复杂问题要考虑,例如居屋价格。林郑月娥又指,她提出的措施全部都是财政上可持续性计算,认为政府有能力做。她有信心将所有措施都可以落实,但要得到立法会批准和拨款。
【15:03】林郑月娥指,非急于做首置上车盘,只是想为各类收入家庭人士重启置业希望。至于同性婚姻问题,她指多年来本港对该议题均有有很大争议,经常也引来很多宗教团体反对,她认为社会未达致接受程度,处理这些敏感议题需视乎社会认受性,目前政府不能强行去做。
【14:56】施政报告首次提出兴建公务员学院,林郑月娥说:“堂堂18万人公务员团队,竟然无一个正正经经学院,呢个一早应该做。”她称,公务员团队目前仅在北角政府大楼上课,并无彰显到公务员团队的学识。对于有人担心公务员学院会“洗脑”,她笑指:“公务员咁高咁大,点可以洗脑?”她指,日后有公务员学院后,公务员不需再到北京上堂,可请内地专家来港授课。
【14:52】 林郑月娥的房屋概念被指与上届政府有分别。她解释每届政府、行政长官都有自已理念,她不是说要特别推翻前朝政府施政。但她指,社会要与时并进,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有责任千方百计满足市民诉求。
【14:48】林郑月娥再被问及对有球迷嘘国歌的立场。她指不尊重国歌的人只是一撮人,又指该行为不会得到社会认同,因香港是国家不可分离一部份。对于23条及45条立法,她指自己出任政改3人组时已努力做过争取普选,惟最后失败,不谈责任谁属。她强调,过去3个月在立法会不断改善行政立法关系,相信到立法会改变气氛时,或许才是时候谈23条及45条立法。
【14:45】房屋议题是今届政府施政重中之中,当中包括多个公私营合作计划。对于有声音质疑公私营合作是官商勾结,林郑月娥认为想法对社会十分不利。她解释,回望香港近年成功发展,都是要靠公私营合作。她再度称绿置居是“有利无害”,既可令公屋居民腾出单位予轮候公屋人士,又可有置业阶梯。
【14:42】对于被指抢走财政司及部份局长的工作,林郑月娥回应指她只是亲自督导创科委员会的工作。对于由她准备亲自领导的“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是否意味抢走创科局局长杨伟雄的工作,林郑亦否认,她解释主因创科涉及的范畴太广,荣幸可带领官员一同处理。
【14:38】施政报告提及要强化管治,改变社会猜忌。林郑月娥解释,她并非针对任何人或追究责任,只是有人向她反映现况。但她承认,改变社会猜忌,要由施政做起,单靠民生难以做到。她期望议会理性、务性,按事件办事。
【14:32】林郑月娥指,由于公营房屋需求的土地紧绌,港人首置上车盘涉及的土地供应须另找途径,因此需跟私人发展商混合式发展。至于农地收回方面,因涉及收回土地条例,或出较多争论,因此不会在此考虑。在盈余方面,林郑强调政府财政健康,近10多年未曾有赤字,也没有理由不把盈余投放在解决社会问题身上。
【14:30】记者会首条问题是林郑月娥对嘘国歌的立场。林郑月娥指,人大已颁布国歌法,香港亦要在本地立法:“任何人若热爱香港,都有责任确保一国两制向前进,向冲击国家安全说不。”她重申港府有责任令年轻人确保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14:27】林郑月娥指,有信心八达通交通政策能于一年内落实。她指,公共交通费用资助十分创新,受惠人数多。政策经运房局及八达通公司讨论,有信心政策能于一年内落实。
【14:23】林郑月娥指,在竞选期间强调“同行”,努力聆听社会的诉求,在这次施政报告中,完全体现了“同行”的宗旨,造到以人为本,无微不至,不是受惠人士少而不会做,而她早前跟各政府官员出席了超过40场咨询会及50次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