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弃药水】食环认弄穿药水樽流入渠 环保署:若违例将采取行动

撰文: 吕凝敏
出版:更新:

石荫邨垃圾站外的弃置药水事件扰攘两周,四部门互相卸责,至前日(9日)晚上,有工人到场将大批药水就地倒在雨水渠内,昨早(10日)分别有环保署及消防处人员到场抽查渠水及拍照记录。食环署回复指,该批被弃置垃圾并非化学废料,因出现渗漏,容许工人弄穿胶樽让液体流出,惟液体流入了雨水渠。署方会跟进员工是否违反工作指引。 环保署则表示,关注怀疑有人将该批被弃稀释水排放至附近雨水渠,正与食环署作出跟进,若有足够证据证实有违反环保法例,会采取适当行动。

环保署昨派员到场抽验渠水。 (资料图片/邓栢良摄)

就处理弃置药水事件,香港01分别向食环署及环保署查询。食环署回复指,该批被弃置在垃圾收集站外的物品,经环保署确认并非化学废料后,交由食环署作一般垃圾处置。食环署经初步调查,知悉有员工因该批物品已出现渗漏及倾侧,拟尽快处理,故于前晚与街道洁净服务承办商员工到场处理,容许工人弄穿胶樽让液体流出,减轻重量,以便尽快搬进垃圾收集站内暂存,待昨日再行处置,惟这些液体流入附近的雨水渠内,该署前晚(9日)已调派洗街车到场清洗街道及路边明渠,并会跟进有关员工是否违反工作指引。至于有关纸皮及胶樽,昨早已与垃圾站内其他废物一并运往大屿山废物转运站处理。

涉事液体属高度稀释水溶液

环保署则回复指,十分关注有报道指怀疑有人将被弃置葵涌石荫邨垃圾站的稀释水排放至附近雨水渠事件,正向食环署跟进。该署指,有关稀释水剂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氯化钠、无水硫酸钠、缓冲剂、抗真菌和抗细菌剂。氯化钠为海水主要的盐分,无水硫酸钠和缓冲剂主要用作调节渗透压及酸碱度,抗真菌和抗细菌剂用于抑制真菌及细菌的生长。事件涉及的稀释水剂并非化学废物,而是高度稀释水溶液,实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经雨水渠流入蓝巴勒海峡会被水流迅速大量稀释。

该署亦指正就此事跟进调查,昨早派员到场搜证,并抽取水样本化验,若有足够证据证实有违反环保法例的情况,该署会按法例采取适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