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单车节遇整路 赛道弯多路窄频炒车 选手:应提醒减速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第三届香港单车节今晨(8日)举行,首场“50公里组”于5时半开始,2,600名车手分批出发“破风”。不过,有参加者刚起步即发生碰撞“炒车”,亦有选手指沿途的转弯位较窄及指示不清,加上路程中有多处地方在修路,赛道被迫收窄,而工作人员并未提醒适时减速,导致“炒车”频频发生,不少位置亦因路窄车多造成挤迫需要慢驶。

(郑子峰摄)
新地执行董事郭基𪸩指,踩至尖山隧道时感到较“吃力”。(郑子峰摄)

由旅发局主办的香港单车节,最受欢迎的“50公里组”于今晨5时半开始,首名车手于6时54分冲线,赛事于8时结束。新地执行董事郭基𪸩赛后指,有幸邀请世界职业车队ORICA-SCOTT的车手Mathew Hayman,并跟随他们“破风”感到开心。他表示,沿途路牌指示清晰,庆幸未有“炒车”,而经过尖山隧道时较为“吃力”。

参加者:逼到似“沙甸鱼”

由于今年“50公里组”增加300名额,至2,600人,大会安排参加者分批出发,相隔时间有所缩短为2至3分钟。而一众参加者起步时均慢速行驶。首次参加的林先生形容出发时人太多,挤迫程度犹如“沙甸鱼”,“前边嘅人踩得慢,后边嘅人想快都快唔到。”他建议大会在回程的转弯位置,除提示前方有弯位,亦提早指示参加者减速,避免车手仍全速踩车,“咁样好易炒出弯道,或越过雪糕筒,提醒减速可以减少危险。”不过,他认为赛事过程顺利,未见有人途中自拍,更笑指:“50公里再延长啲就好了,踩得更开心。”

(郑子峰摄)
+11
来自台湾的魏小姐指,过往来港均是坐车经过青马大桥,对首次踩上该桥感到开心。(李慧妍摄)

同行的罗先生表示,经过青马大桥及返回终点时的转弯位置,目击有参加者疑速度过快、转弯太急“炒车”,幸未有受伤继续赛事。他续说,经大会多番提示禁止停车自拍,该情况有所改善,但踩至昂船洲大桥时,“见到有人边踩边自拍。”对于清晨5时半起步,他笑说:“如果迟啲啲出发就好啦,㖊晚基本上冇训过觉。”

来自台湾的魏小姐首度参加本港单车节,完成赛事后大汗淋漓说:“今天天气很好,我以为会很热,但全程很舒服。”她兴奋能踩上青马大桥,欣赏到宜人景色。不过,她指经回程至尖沙嘴时,有路段维修,赛道突然收窄,“跟车太密就很容易摔倒,我见到有3人撞到躺在地上。

(郑子峰摄)

第三度参加单车节的陈先生则指,油麻地附近有道路维修,赛道由双线突收窄为单线,但未有指示牌提醒,“搞到有好多人逼住嗮要慢慢行。”他续指,有雪糕筒被移入赛道线内,“青马大桥转弯位,见到有人部车卡系雪糕筒之间。”

大会在沿途设多个检查站,参加者未能在指定时间内抵达,会被要求掉头或登上收容车。参加者雪莹就不幸在贸易广场附近被“DQ”,她无奈说:“见到有人举旗拉线,以为到终点,点知系超时被扫上车,其实我仲有力踩。”

洪忠兴表示,50公里组别有约96%参加者完成赛事。(郑子峰摄)

旅发局节目及旅游产品拓展总经理洪忠兴表示,今早两项赛事共有17人受轻伤,已送院治疗。而“50公里组”有2,600人参与,参加者完成率达96%,另有109人未能完成。而参加“30公里组”的1,500人,逾93%参加者完成赛事,112人未能完成。对比去年“30公里组”有过半参加者要折返或登上“收容车”送回终点,洪认为今年情况有进步,“大会加强宣传,事前与车手沟通,要足够休息及加强训练。而赛道有改善,增加指示牌及警告标示。”

对于有车手指沿途路面碎石多,及转弯位赛道收窄,洪忠兴表示,会检视有关情况,下年加强留意,如改善路面清洁时间及指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