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威权游行】参与市民:望政府觉醒 别破坏三权分立法治堡垒
香港众志和社民连等政党今日举行“十一反威权大游行”,要求律政司司长袁国强下台,及追究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的“杀无赦”言论,大会称有四万人参与,而警方则指最高峰为4300人。惟无论参与人数多少也好,游行人士的诉求都相当一致和清晰,就是觉得本港法治愈来愈被扭曲,希望政府能够觉醒及反思,捍卫三权分工这座民主自由的堡垒。
从事金融业的任小姐,自2003年就读小学时,已经常与家人参加社会运动。她表示近年集会人数有下跌趋势,而今日游行人数亦较过往为少,可能是与大会宣传不足有关,不讳言自己也是路经时见到游行队伍才加入。她认为,以近年的政治格局来看,集会及游行已不足以争取改变,社会需要另一场大型运动,又说袁国强表现差,反映政府无意修补社会撕裂。
曾任职销售行业的何小姐,则对有人愿意在“十一”假期上街感到鼓舞,因为他们愿意关心社会发展。她说,今日游行的的目非为要求政府改变甚么决定,而是希望令人觉醒、思考,让香港人明白社会近况。她又认为,袁国强是一名不合格的律政司司长,未有捍卫三权分立,面对“三权合作”的质疑时,未提出解决的实际方法。
手持黄伞的退休人士莫先生称,自己由1989年开始参与民主运动,认为香港的环境愈来愈恶劣,开始由法治社会变成“人治社会”。他批评,政府偏袒身为建制派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维护他的“杀无赦”言论,又指支持“所有为社会付出的青年人”。
身穿黑衣、就读中五的刘同学指,不希望政府任由何君尧为其“杀无赦”言论“兜黎兜去”,故今日“上街”表达诉求,希望政府可就何执法。他续称,身边同学很少谈及政治,更遑论上街游行,对此感到可惜。刘爸爸亦认为,政府“选择性执法”,有需要带小朋友“上街”,向社会表达不满。
今年20岁的杨姓孖生姊妹表示,参与游行是因为见到“伞运”三年来,社会民主程度变得更差,连在大学校园民主墙发表意见,也须提供个人资料、记名方式,窒碍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大学学生会拒绝参与是次游行,她们相信学生有个人能力评估、思考及参与活动。
香港大学学生会早前表示,不满今日游行主题侧重“13+3”政治犯,故不会参与是次游行。公民党前法律界立法会议员吴霭仪指,尊重对方决定,又称是次游行不只于声援判囚学生,认为是大会与港大学生会欠缺沟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