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食墟】即场煮熟小食落空 深水埗食墟变阵 烤印度薄饼吸客
小贩墟市不限于农历新年,深水埗熟食墟载誉归来,中秋前夕添节日气氛。今次熟食墟小食种类多达40种,印度人家常便饭的薄饼,制作过程具异国风情。不过,熟食墟举办前一星期,协力单位关综联收到食环署通知,发牌条件列明只可加热食物,不得烹煮食物。于是本打算即场煎薄饼的Vicky,唯有先在工场准备好已熟的薄饼,但担心份量难以控制。安排好的鸡蛋仔档,也要告吹。
黄咖哩鸡肉配薄饼
中秋佳节,人月两圆。44岁的Vicky(本名Venkatesha Bangera)离开家乡印度已24年,在香港开枝散叶,诞下一子一女。他来港后任厨师,但好景不常,因工受伤不能久站,现时每日只能上班3至4小时。今次视熟食墟为新尝试。印度薄饼乃当地人日常菜,基本上午餐、晚饭薄饼都是基本,就如中国人的饭一样。由于Vicky是虔诚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及猪肉,所以熟食墟薄饼配上黄咖哩鸡肉。
薄饼底制作:
印度人的家常便饭绝不马虎。薄饼底由Chapati(麦饼)面粉搓成,烤前需用面粉棍辗开粉团,形成薄片,然后放上平底镬煎烤。正宗做法必须放上火烤。有别于食肆制作的咖哩,Vicky不欺场,非单单用水开粉,而是用上至少5种印度香料(Masala)、洋葱、咖哩粉、蕃茄、蒜、姜及柠檬汁,放入鸡胸肉,顿时香气扑鼻。
咖哩鸡制作:
政府僵化 未放生“由生变熟”
受牌照条款所限,印度薄饼无法在现场即搓即煎,只能先制好一块然后翻热。关注小数族裔团体“南方民主同盟”负责人龙纬汶批评署方僵化,薄饼底只是面粉沟水,应不构成食物安全危机。主办团体之一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干事李大成表示,早在6月墟市后已找署方人员商讨“由生变熟”的可能,官员都用心协助团体从储存方式、运送方式、现场储存方式等方面,设计烹煮其间食材有加热超过68℃以上,确保减少安全风险。团体为此购买“电子测温器”检查食物加热状况。不过。熟食墟举办前一星期,食环署通知关综联发牌条件列明只可加热食物,不得烹煮食物。
李大成批评政府僵化,既然已商讨配套减少安全风险,理应作出豁免指引。他认为,长远而言应该透过修例,制定切合墟市的条例措施。
清汤腩、牛杂粥、烤鱿鱼......加麻油、酱油,避免地产霸权。
卤水档主王啸虎已是第三次参与深水埗熟食墟,今年67岁的他不时回味小时候成行成市的小贩档。“清汤腩、牛杂粥、烤鱿鱼......加麻油、酱油,避免地产霸权。”自言“钟意食”的虎哥退休后钻研卤味,今次卤水汁加入玫瑰花干,风味有别。他坦言昔日街边档有卫生问题,但今时今日熟食墟依足程序申请,档主都会凭良心搞好卫生。
深水埗中秋浓情见光墟资料日期:2017年9月30、10月1日时间:下午3时至晚上10时地点:深水埗九江街海坛街交界闲置用地(过去“见光墟”场地)档位:50档干货档位、16档熟食档位资料来源:深水埗见光墟关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