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民简史】走过国教、占中后 学民思潮走向解散?

撰文: 冯普贤
出版:更新:

学民思潮于2011年中,为反对政府提出于中、小学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而成立,更因此而发起占领政府总部十天以及绝食,最终成功逼使政府让步撤回国教科。其后学民思潮继续投身民主运动,甚至为2014年雨伞革命揭开序幕,惟占领行动后期备被受指责。期间有部份骨干成员离开学民,留下的亦陆续大学毕业,而近日更传出解散消息。

学民思潮2012年由中学生组成,但时至今日骨干成员已快完成学业。(学民思潮Facebook图片)
2012年学民思潮发起反对国民教育集会,成功号召12万人身穿黑衣到场,包围政府总部。(学民思潮Facebook图片)

学民思潮最初由多名中学生组成,成立初期透过示威、游行、街站等活动对外宣传,要求政府撤回国民教育科,后来成功吸引社会留意,令反国教运动声势逐渐壮大。

到2012年8月,学民发起“埋单计数,撤回课程,占领政总”行动,占领被称为“公民广场”的政府总部东翼前地10日,并由成员林朗彦、凯撒及黄莉莉绝食56小时,高峰期有12万人到场支持包围政总。最终特首梁振英让步宣布取消国教科三年开展期、承诺五年任期内不会再推动国教科独立成科,但不会撤回课程指引。

 

七一游行学民思潮筹款金额

年份

筹款金额(港元)

2012

5.5万

2013

72万

2014

131万

2015

54万

国教一役以后,学民继续就社会议题发表意见,并不时参与游行,而其7.1游行的筹款额比不少政党多,反映学民国教后仍能维持影响力。

召集人黄之锋在占领运动期间,登上《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

冲入政总 揭占领序幕

其后,学民一直有参与争取民主运动,并积极投身“和平占中”行动,与学联提出包含公民提名的“学界方案”,获不少人支持。2014年9月与学联发起罢课,抗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为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设下框架的决议,学民与学联成员在9月26日晚上突然冲入已被围栏围封的公民广场占领,召集人黄之锋更即时被警察拘捕,为“雨伞运动”揭开序幕。

黄之锋被捕后获多间国际传媒报道,但警方一直未有释放黄,直至拘捕46小时后,警方在法庭颁下人身保护令后才释放黄之锋。而黄之锋更在占领期间登上《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杂志形容黄之锋与学生伙伴,引起一场年轻人动摇香港的“地震”(Joshua Wong and his fellow students have triggered a youthquake that’s shaking up Hong Kong)。

占领运动由黄之锋号召冲入公民广场引发。(资料图片)

占领后期 学民影响力大减

在占领运动后期,参与占领人士开始不满“大台”主导运动,质疑学联及学民的领导,即使有学民成员在占领期间接力绝食,坊间回响远比反国教时低。占领过后,学民曝光率比以往低,近日甚至传出解散消息。

当年反国教绝食三人,已经离开学民思潮。(黄云娜摄)

学民未来何去去从?

学民当年成立为反对中、小学设立国教科,主要成员当年为中学生,希望为学生发声。但时至今日,不少当年反国教的骨干成员已经离开学民,包括全部三名当年反国教绝食成员、前召集人林朗彦及前发言人张秀贤;而前发言人黎汶洛,早前亦因新东补选为杨岳桥拉票而退出。

另一方面,不少当年学民骨干成员现时已升读大专院校,包括现时召集人黄之锋、发言人黄子悦,而这些成员将陆续大专毕业投身社会,令学民这个原本中学生组织面临另一次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