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寒潮预测失误耿耿于怀 天文台研改程式添新仪器
1月尾,香港迎来没有预报的低温和“雨夹小冰丸”,天文台台长岑智明说对于这次预测失准耿耿于怀,他说会汲取经验, 尝试在电脑程式加入极端天气数据,又说准备了新的探测“武器”,将会在风季派出改装飞机飞进800公里外的台风,投放“下投式探空仪”,探测风速和温度等,以更准确掌握“风球”的走势和强度。
令天文台预测失准的超级寒潮,一个多月前杀到。在香港59年来最寒冷的一天,除多区下冰粒,大帽山路面更结冰,而天文台前一天的预报,是平均温度预计6度,结果得3.1度。台长岑智明说:“预报员其实都耿耿于怀,最后相差3度,但我们不会放松,会继续密切监测天气。”他说尝试在电脑模拟程式中,加入过往的极端天气数据,但未知是否可行。
要准确预测天气,热带气旋的走向与强度是天文台另一项重要任务。天文台说今年准备全新的“下投式探空仪”,帮助取得更多数据,包括投放550万元,为香港飞行服务队新购置的两架新喷射机改装,并配备“下投式探空仪”和投放管道。当天文台发现香港800公里外,台湾、菲律宾中间的海域形成热带气旋时,就会派出新款喷射机,进入热带气旋投放8至10个探空仪,而探空仪由高空堕海期间,会收集垂直天气数据,抱括风向、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天文台助理台长刘心怡表示,每个价值几千元的“探空仪”,只可以用一次,加上飞机油费,即每次出航盛惠数万元,但相信会大大提升预测台风强度和走向的准确性。
天文台并预测今年会有4至7个热带气旋,进入本港500公里范围,与往年相约。不过翻查纪录,这个预测数字亦未必准确。去年3月天文台同样预测,2015年会有4至7个热带气旋进入本港500公里范围,但结果只有3个,分别是6月的鲸鱼、7月的花莲和10月的彩虹。
“天气不似预期”,其中一个原因是极端天气频繁,天气预测越来越难。天文台宣布开设了新的“气候变化”网页,介绍气候变化的相关资讯、最新评估和发展。网页亦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气候推算,撰写香港气候推算,预计100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对香港温度、极端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