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斥大学生借上庄散播港独 邓飞:为政治演练及“泡妞”
香港多间大学近日出现“港独”标语,内地《环球时报》今(20日)发表报道,指本港大学的学生会是“港独温床”,先借此结识港独份子,大学毕业后再从政散播港独。报道又引述,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兼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接受访问时指,学生会是独立于大学之外的社会团体,并不隶属于大学。大学生上庄只有两大理由,分别是“政治演练”和“泡妞”。
《环球时报》发表“‘上庄’之路似政治操演 借‘独’出名成入仕捷径 听过来人讲香港学生会‘小圈子’”为题的报道,访问多位在本港就读大学、曾参加学生会的学生及建制人士,探讨学生会是否“从政捷径”及“港独温床”。
其中一位称曾就读香港浸会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生徐南滨就指,学生会会邀请一些香港政界人士(泛民居多)到校举办讲座,在邀请的过程中,或跟立法会议员的助理、甚至议员本人建立联系,成为学生会和政界人士的交流平台。其间学生会的“活跃分子”或有机会让政界人士注意到,毕业后,成为立法会议员助理,如民阵前召集人陈倩莹,学联前秘书长周澄、学联前副秘书长岑敖晖。
邓飞:参加学生会为“政治演练”、“泡妞”
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兼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就对参加学生会有独特见解。他称学生会是独立于大学之外的社会团体,并不隶属于大学。他又形容学生会经历在就业时“无关痛痒”,甚至在一些敏感时期,参与学生会的人毕业后在商界不一定有优势,因为雇主怕他们在公司搞工运。他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参加学生会,只有两个原因。“政治热情很高,那么这肯定是为了‘政治演练’;为了‘泡妞’,看似简单的理由,但人人皆知。”
田飞龙:学生会像反对派外围组织报道又引述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分析,学生会主要是政治思想活跃的学生,容易成为反对派进行政治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他认为,有些学生会有点像香港反对派的外围组织,学生得到财政支持的同时,也会有成为议员助理、去海外研修等机会,而且媒体能见度高。因此,学生会成为部分学生“从政的捷径”有一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