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定位“中国人的大学” 周竖峰斥“支那人”加剧中港学生矛盾
大学一开学,港独之火再次在大学燃起。中文大学本地生与内地生连日来为港独问题“争夺”民主墙,继而发生学生会上任会长周竖峰以“支那人”辱骂内地生,过程更被拍下放上网,为此,周竖峰或面临被开除学籍。当内地生不再沉默,两地学生的缝隙裂口只会愈来愈大。中大创校时定位为“中国人的大学”,现时却爆出辱华风波,中大刻下要处理的,除了调查周竖峰一事外,更急切的是解决两批学生的矛盾。
广泛流传的短片长3分25秒,周竖峰在片中大约说了15至18次“支那人”或“支那”,但短片经过后期制作,每次他一说“支那人”,都会被剪辑重复多两次以加强效果,因此总共可听到约50次,加上配以弹出“支那人”大字效果,以及无数次以哔哔声盖过他说粗口,更加将周竖峰丑化。
支那二字是日本侵华期间用以贬抑华人的用语,当中的侮辱性不言而喻,作为大学生的周竖峰不会不晓其中道理。对于校方斥责伤害二战受害者及其后代有违道德规范及社会期望,周竖峰于Facebook撰文反斥“简直极端荒谬”,又称“我乐于成为在香港因骂支那而以言入罪第一人”,又批评校方对他被恐吓视若无睹。
内地生贴单张遮盖“港独”引发冲突
本月4日开学日,中大多处出现黑底白字的“香港独立”横幅,校内又贴满了写着“拒绝沉沦”和“唯有独立”的单张,校方派人清拆有关物品。到5日清晨,文化广场的吊绳上重现“香港独立”横幅,加上民主墙上的港独单张,将该处变成中大的“港独中心”,学生会称并非该会所为。翌日中午,学生会于文化广场举行题为“坚拒中大政治审查 捍卫学子言论自由”论坛;同日,港大、理大、城大、教大和树仁的民主墙都被贴上“香港独立”和“支援中大”等标语。
到7日晚上一班内地生到文化广场,将写有“CUSU IS NOT CU”(中大学生会不代表中大)的单张贴到民主墙上,似有遮盖港独单张的企图。学生会人员以违反民主墙使用守则“不得遮盖他人意见”为由,加以阻止,双方旋即发生言语冲突,周竖峰指称内地生为“支那人”就在当时发生。
最严重可被开除学籍
中大表示已经启动程序,将会就周竖峰事件展开调查,并严肃处理。按现时程序,可先由相关纪律委员会处理,再由教务会学生纪律委员会处理对决议或建议的申诉及覆判。中大定下十条学则,作为规范学生的“十诫”,周竖峰被指使用辱华字词,料可能触犯第八条“行为有损校誉或本校利益”。惩处有五级,最轻微是作出申诫,最严重是开除学籍。
新亚院长斥周引用钱穆唐君毅引喻失义
现为新亚书院四年级学生的周竖峰在Facebook上撰文说,中大创校精神一脉相承钱穆、唐君毅和牟宗三先师等人的意志,“立命文化抗共”,“唐君毅先师早就明言中国文化于中共治下已花果飘零,意指中共国摧毁五千年中国文化,早非我中大之中华”,声称中大应与“中共国”及所有为内地“作伥”的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新亚书院院长黄乃正上周六在院方Facebook撰文,批评周引钱、唐二人以开脱罪责,引喻失义,并谴责周以不当语言侮辱国人。中大全球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主任沈旭晖曾撰文称,钱、唐深信共产主义和中国文化无法并存,所以他们的对策是在香港建立学院,传承中华文化,寄望青年学有所成以后,他日若有机会重返中国,就能拯救中国。
金耀基:中大为“中国人的大学”
中大于1963年成立,当时由新亚、联合及崇基书院合组而成,汇聚了因内地政权易手而南来的大儒和学者。校方网页资料显示,建校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当时在港的中国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致力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一所中国人的大学”。于2002至2004年间担任中大校长的金耀基教授,在1984年的《中大二十年》上指,说中大是“中国人的大学”和“为中国而立”并没有错。
中大与中国人有解不开的关系,故有论者称斥骂内地人为支那人,实有违中大创校原意。左派组织及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已急不及待要求中大开除周竖峰学籍。然而,校方已有机制处理事件,外界实在毋须心急,况且校内学生对开除学籍有所保留,有内地生认为可对周略作处分,并希望他道歉。
内地生占中大非本地生八成
中大校友、资深传媒人缪炽宏有看过该段短片。他指当时日本用支那称中国时是民族存亡之秋,不应用来与反中共混为一谈。两地学生冲突,他认为一方面在于文化背景及政治氛围不同,虽然同校却甚少交流;另一方面,一国两制失衡和本地住屋困难等问题,令青年人怨气日重。
根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统计,上学年八大共有12,035名内地生就读,占非本地生人数73%。中大的学生有19%为非本地生,当中八成(2,914人)为内地生,本科及研究生各占一半,人数为八大之冠。随着内地生不再如以往沉默,中大校方应要慎思如何处理双方矛盾,以免演变成更严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