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单车节下月揭幕 单车教练教路去大尾笃、沙田、火炭帮到你?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香港单车节将于下月8日举行,赛事主要分较初阶30公里组,以及较具挑战的50公里组,部分路线更将途径昂船洲大桥、青马大桥及尖山隧道。有单车教练建议,参加者可分别循肌肉训练,以及赛程训练方面备战,初阶者则可透过沙田区及大埔区的单车径,配合其课程建议,熟习长途赛程。他又指出,参加者需特别留意背部、大腿的肌肉训练。

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单车体适能教练温振豪指出,参加者可依照每周3课的课程建议,备战单车节赛事。(邝晓斌摄)

香港单车节由旅发局主办,50公里组参加者主要为专业车手或具经验的业余车手,路线将会途经“三隧三桥”,在尖山隧道路段中,有一段长达1公里的上斜路段。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单车体适能教练温振豪建议,参加者可考虑透过大尾督附近的新娘潭路,训练斜路赛程。他解释,新娘潭路部分路段的坡度达5%,与尖山隧道上斜路段相近,因而适合用作训练,惟新娘潭路是马路,车手需注意路面情况,注意安全。

对于50公里组参加者,温振豪建议,每周应分3课隔日进行训练(见表)。

50公里组单车锻炼建议课表(每周)
第一课:节奏

总里数:40公里,适应后可加至50公里。

首20公里:8成力量
尾20公里/30公里:9成力量

休息一天
第二课:间歇

顺序重复下列动作5次,共100分钟:

连续锻炼4分钟,3分钟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2分钟,30秒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1分钟,3分钟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2分钟,30秒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4分钟,4分钟休息。

休息一天
第三课:爬坡

可在健身室单车机进行。

1.5公里山路爬坡,其后下坡恢复,重复进行6次。

休息
该周余下时间,可加入肌肉训练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温振豪强调,使用单车机作训练,不能完全取代户外的赛程训练。(邝晓斌摄)

健身室内的单车机训练不能取代户外30公里组方面,参加者主要是一般公众人士,平均时速须达23公里,才能顺利完成赛程。温振豪认为,30公里对此类初阶者来说,是十分长的赛程,“如果唔练习,(初阶者)唔可以踩到咁长。”对此他建议,初阶者可透过沙田至大埔的单车径练习赛程,相关建议路线为:由火炭的香港体育学院至大埔广福村,路程大概11公里至12公里,来回此路线一次,大致接近30公里赛程。

温振豪强调,使用健身室内的单车机作训练,不能完全取代户外的赛程训练,“系街上面踩会有风阻,Gym Room(健身室)就体验唔到”。他又指出,路线途径的昂船洲大桥桥面风势较大,参赛者可能会相对吃力。

对于30公里组参加者,温振豪同样建议,每周应分3课隔日进行训练(见表),与50公里组训练范畴大致相近,惟实际内容方面存在差异。

30公里组单车锻炼建议课表(每周)
第一课:节奏

总里数:20公里,适应后可加至30公里。

首10公里:8成半力量
尾10公里/20公里:9成半力量

休息一天
第二课:间歇

顺序重复下列动作3次,共60分钟:

连续锻炼4分钟,3分钟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2分钟,30秒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1分钟,3分钟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2分钟,30秒慢速恢复;
连续锻炼4分钟,4分钟休息。

休息一天
第三课:爬坡

可在健身室单车机进行。

1.5公里山路爬坡,下坡恢复,重复进行4次。

休息
该周余下时间,可加入肌肉训练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

注册物理治疗师周锦浩指出,初阶者常见的受伤部位包括膝盖外侧及肩膀,会出现痛楚情况。(邝晓斌摄)

肌肉可透过弓步、俯撑和仰卧起坐等锻炼在肌肉训练方面,透过弓步、俯撑和仰卧起坐等锻炼,可加强背部、大腿和臀部等踩单车常用的肌肉强度。注册物理治疗师周锦浩指出,初阶者常见的受伤部位包括膝盖外侧及肩膀,会出现痛楚情况;他表示,膝盖外侧问题可透过增加热身运动解决,而肩膀问题则因绷紧所致,参加者可能过度紧张而绷紧肩膀肌肉,因而造成痛楚。

他又指出,车手在训练和比赛过后,需注意肌肉放松,有助降低肌肉酸痛、绷紧的情况,建议可透过运动按摩纾缓,并保持肌肉组织的状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