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冀德辅道中设行人专区 倡禧利街试行 每周封170米路段测试

撰文: 邱靖汶
出版:更新:

平日人车不断的德辅道中,去年9月有天截停车水马龙,“封街”设行人电车专用区,组织各类大大小小社区、文化活动;让“占领”马路的市民重新领略公共空间的用途和意义。团体“行德”表示,未来会筹集捐款推动专用区恒常化,并期望在新一届政府支持下,可在5年内落实。现阶段正与政府商讨,先试行每个周末封闭约170米路段,了解对交通及商户的影响。

德辅道中行人专用区将可为社区带来更多活动空间。(资料图片)
+4

专用区可媲美纽约百老汇

由多名专业人士及业界代表组成董事会的“行德”,倡议把上环段约1.4公里的德辅道中设为恒常行人电车专用区,既可减少路面车流嘈音污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更可连贯中上环附近多个旅游景点;成为市民享受生活的集中地和中外游客必到之处,媲美纽约百老汇、首尔清溪川等景点。

“行德”董事会主席邵在德表示,本港行人专用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球大都会,但凭着去年成功“封街”的经验,会继续推进相关项目,希望得到新政府的协助:“特首林郑月娥提倡城市可步行性,希望她会视我们的构思为政治成就的机会。她是做实事、有能力的人,我对本届可以落实专用区是乐观的。”

邵在德批香港行人专区发展落后于全球其他主要城市。(吴炜豪摄)
设立专用区有助提改善环境,更带动人流。(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募捐筹研究费用

邵在德指,随着港铁沙中线及中环至湾仔绕道通车,德辅道中交通流量预料会显著减少,届时是落实行人电车专用区的契机。但他承认,现时计划最大的阻力是运输署,对方要求团队提供详细交通流量研究报告,用数据讲解方案的可行性及影响,预料顾问报告费用耗资150万元。为此,“行德”正申请成为慈善性质的非牟利组织筹集经费,预料年底成事,并已经觅得潜在“善长”。

开放马路,令行人不再“被边缘”。(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冀禧利街/摩利臣街段设“先导”专区

为收集公众对进一步开放专区的意见,“行德”正与运输署商讨每个周末封闭禧利街至摩利臣街段的德辅道路段,试行计划,另一名董事会成员庞婉仪则期望,可于明年年底前推行。

对于旺角奶路臣街行人专用区被指成为滋扰表演场地,本身为城市规划师的庞婉仪认为,该行人区欠缺管理系统,令人未能享受专区的乐趣,为避免同类情况,她认为可为德辅道中专用区特设管理委员会,确保专区为公众带来最大利益。

去年9月25日,健康空气行动、行德与拓展公共空间主办、非常香港策展与400多名市民合办“非常()德”,获得多个政府部门配合,封闭部分德辅道中的马路为行人电车专用区。提供空间予公众想像马路假如变成公共空间后该如何运用,借此让大众重新认识马路使用权——不以汽车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