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鸽风球】三大因素产生叠加效应 鲤鱼门杏花邨难挡大水成泽国

撰文: 邓栢良
出版:更新:

昨日台风天鸽袭港,本港多处受狂风大水蹂躏,当中尤以鲤鱼门及杏花邨灾情最为严重,海水涌进大量商店、地下停车场被海水淹没、大批市民受到影响。有地理学家表示,香港适逢天文大潮,加上台风路线及当地地势等因素,造成叠加效应,才出现是次严重水浸。

小西湾、鲤鱼门及将军澳在地势上形成一个大漏斗形,加上天鸽“西登”,本港转吹东至东南风,强台风将海水由东至西推往大漏斗形的末端(即鲤鱼门及杏花邨),故威力较大。

“天文大潮”加上“风暴潮” 水浸机会大增

香港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表示,今次台风袭港,鲤鱼门及杏花邨受严重水浸影响,成因较多。首先,天鸽袭港时本港适逢天文大潮,潮水水位本身已较一般日子为高,很有可能出现海水倒灌,从而引发低洼地区水浸。再者,台风的强大风力会把海水推向岸边,而台风的低气压亦会令水位异常上升,造成风暴潮。“天文大潮”,加上台风天鸽引致的风暴潮,本身已很大机会造成水浸。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解释,极端天气、台风路线及地势种种因素配合,形成叠加效应,才出现是次严重水浸。 (香港中文大学网页图片)

海口较狭窄 形成叠加效应

另外,地势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伍世良指,因小西湾、鲤鱼门及将军澳在地势上形成一个大漏斗形,鲤鱼门与杏花邨两地遥遥相对,该处海口较为狭窄。今次台风天鸽“西登”时,于本港南面掠过,即转吹东至东南风,强台风将海水由东至西推往大漏斗形的末端(即鲤鱼门及杏花邨),故威力较大。他指,杏花邨原身是白沙湾填海而成,并将该处海湾收窄,“正如粗饮管和幼饮管的去水情况都不同”。由于极端天气、台风路线及地势种种因素配合,形成叠加效应,才出现是次严重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