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缝中的视野:视障大学生看不见障碍 看得见机会
何睿知自小严重弱视,出生起,视力逐步倒数,至今剩下少于正常人1%的视力,“少过1%都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所以我爱跟大家形容我看到的视野”。
“你能看到我吗 ?”我们身在理工大学校园,平排而坐,何睿知问,然后自说自话。“我看到的影像较窄,只看到你的头,但左边的花草、右边的建筑物则看不到了。”
有限的视野未有限制睿知,中学时,他自言不过比同学多一部放大机 ,大学时 ,他跟其他大学生一样,案头一部电脑,就足以应付学业所需,努力读书也不忘谈恋爱。问到毕业后的前路,他不慌不乱,用机会寻找机会。
知识 一字一句积累
也许大家以为视障人士的生活费事麻烦,但眼前的睿知却活得自在。
睿知一直活在健障人士的世界,家人视力正常,入读主流中学,考文凭试,升读理工大学,修读社会政策行政学士。生命有缺乏却能考上大学,有人视之为斗士, 打破常人之不能,但睿知却认为并没什么。
升上大学,手提电脑就是睿知的良伴。看笔记时,他会利用电脑放大每行每字,每次荧幕上只出现三、四个字,积字成句,积句成文,知识就是这样,积少成多。不过遇上图像、图表就比较麻烦,睿知今年要修读“研究方法”,课堂上一幅又一幅趋势图睿知都看不到,得转化成文字才能解读。
回顾文凭试的日子,睿知不认为视障带来障碍,不过笑指考文凭试时视力是最差,日以继夜地看笔记,眼睛劳损严重, 直到有一天,发现步伐变成龟速,才惊觉视力大倒退。虽然成功考入理工大学,但睿知对文凭试成绩并不满意,目标考获25、26分,最终只有21分。
视力不足,睿知却不会有借口,别人做到的,自己有何不可。
时Hea时忙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第一日,别人在迎新,奔走于校园,睿知则四处慢游,来来回回,认清建筑物的位置,好让他日后就能自出自入,毋须同学协助,“同学最重要的责任是食饭‘预埋我 一份’”。
无异于一般大学生,睿知自言学期初的生活很“hea”,学期快完结,则如地狱般赶功课、准备考试,“上个学期,星期四考完试,星期六要交2500字的功课,我星期五晚还约人出街,星期六上午行山,直到晚上十一点五十分才交功课,比时限仅早了十分钟”。他尝试在贪玩与学习期找出一个平衡点。
升上大学后,睿知开始恋爱,对象同样有视力缺失, 二人在视障机构认识,由一大班朋友食饭,到小猫三四,再到二人世界﹐当家人发现睿知经常出夜街,就是他们开始拍拖之时。
不要以为对视障人士一点不在乎外表, 睿知说:“ 外貌总会有点分数,如果告诉你内涵占百分之一百,你都不会信吧 。”
视障人士又如何审美?睿知指肥瘦、高矮、头发长度都是考虑因素,而对方跟我说话的语气声调留下的印象最深。总括而言 ,睿知的择偶评分是三分之一看外表, 三分之二看两个人的相处。
机会 不视而见
修读社会政策行政的睿知对社会时事高度关注,不论是占领、网络二十三条等议题,都有自己见解。反而对于叶荣成为第一个轮椅人士区议员,睿知却不以为然,“大家都不应用怪异的眼光去想,我觉得一个共融的社会不应该为这件事兴奋, 因为这是正常。以庄陈有为例,好多人觉得他‘好劲’,但对他而言,他觉得自己跟其他人没有分别。”
政府统计处指本港共有 174,800位视障人士,就业率仅一成。
谈到自己的未来,睿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生活态度,生于中产家庭,睿知没有太大经济压力,“对我来说,工作是一个走向独立的媒界,一个肯定自己的过程 。”睿知曾经到过议员办事处、非牟利机构实习,“ 毕业之后,我暂时不会再读,我预计自己未必立即找到全职工作,会先累积工作经验。我的想法是用机会找机会,用经验找经验。”
无论用词、 语调,睿知跟时下年轻人无异 ,睿知从不觉得自己有别于人,对睿知而言 ,视障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