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爆本地登革热个案 25岁女中招 与首名患者同住太子区
本港前日(7日)确诊首宗本地登革热个案,今日再爆出第二宗怀疑本地个案,涉一名25岁女病人。女病人潜伏期间曾到过越南,但由于与首名患者同住太子区,会视作本地感染处理。消息指,25岁女患者居于太子界限街民兴大厦。
入院前曾向1中医及2私医求医
卫生署指,25岁女病人过往健康良好,居于太子界限街一单位。她自本月2日起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痛、眼窝后疼痛及皮肤出疹等病征。她先后于8月3日向一名中医求诊,8月4日向一名私家医生求医,8月7及8日向另一名私家医生求诊,8月8日获转介往伊利沙伯医院,同日入院接受治疗。她现时已经退烧,情况一直稳定。她的血液样本经检验后,证实对登革热病毒NS1抗原及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呈阳性反应。
住所邻近今年首宗本地个案
初步调查显示,病人于7月15至23日期间曾到越南。她于中环工作,发病前主要在工作地点和住所活动。她未能记起曾否于本地或外游期间被蚊叮。外游同行人士及家居接触者至今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指:“病人於潜伏期间曾到越南,而越南为登革热受影响地区。由于她位于太子的住所与8月7日公布的首宗本地个案病人的住所邻近,作为预防措施,故此个案会视作本地感染处理。”
卫生署在本月7日公布,首宗本地登革热个案,45岁男病人上月底曾发高烧入院,验血后证实感染登革热病毒。病人潜伏期间并无外游,报称常于高铁西九站地盘工作时被蚊叮,亦曾在住所太子柏树街附近被蚊叮。中心呼吁,曾到太子界限街一带并出现登革热病征的人士,应致电卫生防护中心热线(2125 1133)安排化验调查或转介作适当跟进。热线明日(10日)起由上午9九时至下午5时45分运作。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指,由于女病人曾往越南,越南是登革热高发地区,因此暂时未知她是否真正在本地感染。若果女病人样本中登革热病毒,血清型以及基因排序,都与首名病人登革热病毒一样,才可以确定2宗个案有关,以及是本地感染个案。但他强调,如果太迟抽样本检验,病毒量太少,未必可以做基因排序,要视乎情况。
人口密集一旦爆发登革热 后果严重
假如2个个案证实有关,由于二人分别在7月29日及8月2日病发,相距只有3至4日。何栢良相信2宗个案都是“首轮感染”,即不是其中1宗个案是源头,再传染给另一个人。他提醒市民,登革热由白纹伊蚊传播,白纹伊蚊是“城市蚊”,在社区常见,只有极小份量水都可以存活,因此要注意清理家居积水。他指,太子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一旦爆发登革热,后果可以非常严重。若区内居民出现登革热病征,即发烧、眼痛、出红疹,应主动通知卫生防护中心,减少登革热再传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