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港未来20年内或重遇1963年大旱 林超英:船湾淡水湖绝对不能填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早前有学者提倡将船湾淡水湖填平,额外增加1,200公顷土地,兴建30万伙住宅,引起社会争论。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日前撰写网志,指未来10至20年香港或面临大旱,必须及早筹谋保障食水来源,以应付突如期来的变数,重申船湾淡水湖是“绝对不能填”。

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强调食水供应安全必须是香港城市规划的第一考虑,淡水湖绝对不能填。(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林超英撰写题为“填水塘,建楼房”的网志,反驳早前港大科斯产权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建议填平1,200公顷的船湾淡水湖,提供30万伙住宅单位,解决现时的房屋问题。

香港天文台总部年总雨量, 2011年雨量是1947年以来第三低。(林超英网志图片)

水塘属维生设施 林超英直斥生存靠空气、水和食物,没有水几天就会渴死,即使多有钱和先进的城市,也必须为食水储备做好战略准备,以防万一长期干旱不下雨或外来食水供应出现变数。他举例指,1963年香港发生大旱,水塘接近干涸,政府执行“制水”措施,4天供应食水一次,每次只有四小时,令他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水塘是香港最根本的维生设施,不可轻言摧毁。

此外,他引用过去20年本港每年的总雨量,发现大致向下的趋势,忧1963年的大旱或有机会在未来10至20年内重临,强调港府应及早筹谋,保障境内水源和储水设施,批评填平船湾淡水湖是“逆天行道”的做法。

林超英认为棕地、高尔夫球场等亦应研究用作觅地建屋。(资料图片/黄永俊摄)

不能只靠东江水

香港自1960年代起从内地输入东江水,填补收集雨水与食水需求之间的差距。林超英指出内地东江流域的城镇人口和工业建设规模大幅增加,对食水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与香港争水的局面,“香港人再不能像宠坏的孩子假设要水有水。”

林超英亦提到淡水湖位于船湾郊野公园范围内,是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东北沉积岩园区,具重大康乐和文化价值,不可用来建屋。他认为既然连船湾淡水湖都可“研究”,高尔夫球场、棕地和荒废农地也应该列入研究之列,而非直至现时仍似是禁忌般,不能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