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9宗红潮 5宗未消退包括维港红潮 渔护署暂没接鱼类死亡报告
撰文: 洪戬昊
出版:更新:
政府跨部门红潮工作小组今日(27日)公布,过去一周在本港水域发现9宗红潮。除了后海湾和马湾东湾泳滩等偏远地区外,连维多利亚港也有发现红潮,当中5宗红潮未消退,包括维港及后海湾红潮。渔护署指,红潮由藻类组成,虽然该藻类可产生泡沫,或会影响鱼类,但至今无收到相关的鱼类死亡报告。
首3宗红潮由康文署人员本月21日在荃湾丽都湾泳滩及更生湾泳滩、近水湾泳滩和汀九湾泳滩发现。本月23日,公众和海事处人员分别在后海湾和大榄涌发现共两宗红潮;本月26日,康文署人员分别在马湾东湾泳滩和长洲观音湾泳滩发现多两宗红潮。今日,渔护署人员又分别在维多利亚港和大白湾发现共两宗红潮。
后海湾、大榄涌、长洲观音湾泳滩、维多利亚港和大白湾的红潮目前仍未消退,其余4宗红潮则已消退,迄今并无收到相关的鱼类死亡报告。
小组发言人指,长洲观音湾泳滩和大白湾的红潮由常见于本港水域及不含毒素的夜光藻组成,另外7宗红潮则由常见于本港水域的球形棕囊藻组成。外国文献指该藻类可产生泡沫,或会影响鱼类。渔护署已提醒马湾及长沙湾鱼类养殖区养鱼户留意鱼排情况,并适时增氧。
红潮的出现为自然现象,渔护署实施的浮游植物监测计划会主动监测红潮出现的情况,以减低对本地海鱼养殖业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