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流感】注射疫苗 是预防传染病的良丹妙药?

撰文: 孔祥威
出版:更新:

近日正值夏季本港流感高峰期,据卫生防护中心自5月5日起统计,至今已录得371宗成人及18宗儿童严重感染个案。
除了多间公立医院内科病床持续不胜负荷,截至7月27日(上周四),疫症更夺去共265性命。
政府每年呼吁市民打流感针,但接种率偏低。严重儿童患者中,多达16人没有打流感针。
香港素来以医学昌明见称,但医学界却一直未能与民间找对沟通接合点,近年这种落差更演变成“疫苗争议”。

其实非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下称儿童计划)的疫苗,素来接种率都不算高。一般人认为,有些传染病可以靠注意个人卫生达一定预防作用,例如轮状病毒和甲型肝炎;有些或视乎生活习惯和所需,例如日本脑灾、脑膜炎双球菌等,在港感染机会远较外国为低,多数是前往高危地区才建议接种。

何况疫苗未必一定有效,例如流感疫苗或因病毒抗原变异而失效。先不论机会极低的严重不良反应,即使轻微副作用,如发烧、疲倦等,已影响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打针意欲。

相较以上疫苗,儿童计划可谓例行公事。香港几乎每个婴儿甫出生就要受针扎之痛: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破伤风……接种率均超过95%。不过,近年全球各地出现质疑疫苗的声音,本港甚至有家长写书分享孩子不打疫苗、不看西医的经验。

2岁女童感染甲型流感并发脑病变 无接种疫苗

唔打针得唔得?科学界早表明,疫苗非人人有效,也非绝对安全,惟严重不良反应甚罕见,家长可权衡轻重。(图片︰视觉中国)

“最毒一岁针” 家长闻之色变

《素人父母:不打针不吃西药,我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作者汤祯兆和林纶诗夫妇,在大儿子出生后一直按照儿童计划适时接种疫苗,惟打针后儿子经常出湿疹,而且情绪不好,所以每次打针后他们都会带儿子看中医。孩子服用中药后,一堆“又黑又绿的毒”随大便排出体外。

按政府建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国麻疹混合疫苗(简称MMR疫苗)应该在儿童满一岁时首次接种,因而俗称“一岁针”,到小一接种第二剂。汤氏夫妇称之为“最毒一岁针”——接种疫苗后,大儿子一般服用三剂中药即可,唯独接种MMR疫苗后,他共要服十四剂中药才“痊愈”。

的确,MMR是最受争议的疫苗之一,肇因要追溯至1998年。当时英国医生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在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发表论文,指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此后不少地区接种此儿童疫苗的比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世卫建议的95%安全水平。

罗拔迪尼路受压停播纪录片《Vaxxed》 揪出疫苗副作用迷思

但《英国医疗期刊》(BMJ)记者Brian Deer在2004年揭发韦氏造假,指他的研究取样只有12人,甚为片面,当中有5个更在接种疫苗前已有发展问题,认为韦氏只摘取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再者,韦氏从代表自闭症儿童家长向疫苗药厂诉讼的律师里共收受了超过40万镑,在经过两年半的聆讯后,2010年韦氏因严重专业失德而被英国医学总会(GMC)吊销医生牌照,翌年《刺针》正式撤回韦氏的论文。

意大利民众游行抗议,促国民应有选择疫苗的自由。(图片︰视觉中国)

公共集体预防还是不必要的冒险?

不过,此后韦氏的报告仍不时被怀疑疫苗者引用,再加上有疫苗疑似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例如人类猪型流感疫苗、子宫颈癌疫苗,以及不少人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染病,甚至死亡,对疫苗安全和成效的质疑有增无减。

现时就是否接种疫苗,支持和质疑双方因为焦点不同而难以沟通,围绕儿童计划疫苗的讨论亦相当激烈。支持疫苗的一方秉持医学理论,着眼于疫苗的群体免疫功效。这是公共集体预防的概念,原理是社群中只要足够多人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可间接保护未有或未能接种疫苗的人,令传染病难以肆虐。

反疫苗者高举个人自由,反对西医霸权,避免疫苗风险的同时,也受已接种疫苗人士的间接保护,根本是搭便车。但这种对传染病松懈的心态,却有可能令疫症爆发。

部分质疑一方回应,现时卫生环境大幅改善,不少传染病愈趋罕见,在疫苗安全及功效成疑之下,主动接种疫苗实为多余的冒险,甚或推崇西医以外疗法防治。二来,反疫苗者高举个人自由,反对西医霸权,避免疫苗风险的同时,也受已接种疫苗人士的间接保护,根本是搭便车。但这种对传染病松懈的心态,却有可能令疫症爆发。

“多年来缺乏适切措施,以及近月来尤为突显的反科学理论风潮,导致(传染病)保护率下降。”
本年5月,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批评现况。

上文节录自第71期周报(2017年7月31日),原文题为《 报告造假遗害大 疫苗争议岂止“打与不打”》,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7月31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1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