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22岁城大女学生染麻疹 非本地出生 传染期居马鞍山宿舍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城市大学一名22岁女学生因发烧、流鼻水和结膜炎,及后出疹而向城大诊所求医,转介至明爱医院急症室,同日入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人的呼吸道样本经化验后对麻疹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

卫生防护中心正调查个案,指病人因非本港出生或可能未曾在童年接种麻疹疫苗,病人潜伏期大部分时间在港,传染期内居于城大马鞍山的宿舍,并曾在九龙塘校园出席课堂。中心已与该大学、有关学生宿舍和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其接触者至今无出现病征,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2岁城市大学女学生感染麻疹。(资料图片)

潜伏期曾在九龙塘校园出席课堂

卫生防护中心称,个案涉及一名过往健康良好的22岁女子。她11月8日起出现发烧、流鼻水和结膜炎,并于11月10日出疹。她于11月12日向其就读的城大诊所求医,并获转介到明爱医院急症室,同日入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人的呼吸道样本经化验后对麻疹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病人经诊治后情况稳定,目前仍然留院。

防护中心接获通报后,随即展开调查。根据病人提供的资料,她为城大学生,于外地出生,不确定曾否在原居国家接种麻疹疫苗。她於潜伏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本港,传染期内居于城大马鞍山宿舍,并曾在九龙塘校园出席课堂。

城市大学马鞍山白石宿舍2023年兴建中情况。(金门建筑Facebook图片)

所有病人接触者至今均没有出现病征

中心已与该大学、有关学生宿舍和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正就个案在传染期内曾到访的地点和接触人士进行追踪,所有接触者至今均没有出现病征。中心亦已为接触者提供合适健康和医学监察建议,并会为对麻疹未有免疫力的接触者提供暴露后预防性疫苗接种。

中心亦已于今日(14日)晚上为该大学及宿舍的相关师生举办线上健康讲座,提醒有关麻疹的注意事项及须采取的预防措施。同时,卫生防护中心会设立热线(2125 2670)供相关师生查询,热线由明日(15日)至11月22日运作(逢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下午5时及星期六日上午9时至下午1时)。

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出现持续传播

卫生署发言人说,新冠疫情流行以来,各地的疫苗覆盖率有所下降,世卫数据显示,全球的麻疹个案在2023年有所上升,共呈报超过30万宗个案,较2022年增加约八成;西太平洋区在去年则录得约5,000宗个案,同比增加超过2.5倍,当中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出现持续传播。

中心重申接种麻疹疫苗为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两剂麻疹疫苗接种的整体覆盖率一直达到95%以上,而本地麻疹病毒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反映绝大部分香港市民对麻疹已有免疫力。中心称整体而言,目前资料显示本地出现大型爆发麻疹的风险偏低,但少数未完成接种麻疹疫苗的人士仍有机会受到感染并把麻疹传播给其他易受感染人士,包括一岁以下尚未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的幼儿。

卫生防护中心。(资料图片)

发言人提醒市民,儿童延迟接种疫苗会减低预防麻疹的保护力,家长应按时为子女安排免疫接种,以得到全面和适时的保护。所有对麻疹未具备免疫力的人士,尤其是可能有较高机会接触输入个案的外佣、于大专院校工作或就读的人士、以及海陆空口岸的工作人员,应接种两剂含麻疹疫苗。

一般而言,以下人士可视为对麻疹未具备免疫力:

(一)过往未曾经化验确诊感染麻疹;
(二)未完成接种两剂含麻疹的疫苗、或接种纪录不明或对麻疹免疫力有疑问的人士。

另一方面,在1967年前出生的市民,由于当时麻疹在全球多个地方及香港仍属风土病,故可视为透过自然感染而对麻疹具备免疫力。

麻疹:受感染的人初时会发烧、咳嗽、流鼻水、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天后皮肤会出现污斑红疹,通常会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天,亦可能长达3周。(英国国民保健服务)

发言人提醒市民如计划前往出现麻疹爆发或高发病率的地方,应先检视其疫苗接种纪录及过往医疗纪录;非本港出生的市民应特别留意。任何未完成接种两剂含麻疹的疫苗、疫苗接种纪录不明或对麻疹免疫力有疑问的人士,应该于出发前至少两星期就接种疫苗事宜咨询医生意见。

麻疹的潜伏期(即由感染后到发病的时间)为7至21日,病征包括发烧、皮肤出现红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红等。当出现相关病征,市民应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和避免与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触。

城大回应指,得悉该名学生现时在医院留医,并正和卫生防护中心密切联络,及已根据指引,于马鞍山学生宿舍及校园相关受影响范围完成消毒。

城大称学生宿舍处同时亦配合中心安排,于今晚为马鞍山的宿舍宿生和明天(25日)在校园提供预防性疫苗接种,亦已为相关师生举办线上健康讲座,提醒有关麻疹的注意事项及须采取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