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审批本月起扩至所有新药 高拔升:采购程序可减半时间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1+”药物审批机制11月起扩展至所有新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示,可令市民得到先进的治疗,医管局会全面配合,在进一步优化及加强相关机制后,估计整个采购程序可减半。

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示,在进一步优化及加强“1+”药物审批机制后,估计整个采购程序可减半。(资料图片)

卫生署早前施政报告提出,将“1+”审批机制由今年11月一日起扩展至所有新药,包括疫苗及先进疗法制品,体现“好药港用”。当局指,扩展“1+”机制可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药来港注册,让病人有更多选择,并强化本地的药物审核能力和促进相关软硬件和人才发展,进一步迈向“第一层审批”。

高拔升今日(9日)出席港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说,过去10多年新药随著基因治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新药更新得很快,新程序下会减省在联网先行审批新药,改由专家小组检视后,直接由医管局中央审批,同时又容许药厂直接向医管局提交新药资料,并由局方的中央小组审视,都有助减省时间。他又说,直接由医管局中央审批新药,只是将几个工序缩减去做,并不会减少专家成员的参与。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需加强集中各联网的药物及医疗仪器采购以提升议价能力,医管局提出除简化引入新药程序,更会成立“成本评估小组”与药厂议价。高拔升说,部分仪器例如磁力共振等器材,可能涉及过千万元,如由医管局中央采购,可减省不少成本;新药方面亦都一样,部分药物价钱可减两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