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17】大劈价50蚊任拣 书商感可悲:唔通要一斤斤咁卖?

撰文: 梁焕敏 邓颖琳
出版:更新:

书展完结之前,不少书商各出奇谋,赚得一蚊得一蚊。有书商用“50元任拣”作招徕,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拣书,有市民一口气买34本书,每本书不足1.5元,“阿婆卖纸都高价过佢。”惟书商坦言,“任拣”对文化人来说非常可悲,“咁唔通第日书本要一斤一斤咁卖?”

有书摊推“50元任拣”优惠,吸引大批市民扫货。(梁焕敏摄)

推出“50元任执”优惠的是超传媒(1A-D23摊位),过往曾以超低价将各款鬼故、化妆教学、电脑教学及掌相书等出售,摆明只求“散货”,今年再优惠,有职员在场内叫卖,“50蚊任拎,拎返屋企垫台都抵。”不少市民努力寻书。

市民扫货:作家根本无利可图

记者在现场观察,短短十多分钟已有数名市民各自扫走最少10本书离开。退休市民曾先生狂扫34本书,“先购买,回家才精选想看的”。对于参展商的劈价手法,他慨叹这一代作家写作只能为名,根本无利可图,“倪匡𠮶一代,系有天分,文字雕琢好好,依家科技发达,好多文字无深度差太远,好难会赚到钱。”他又指,“平过用嚟卖纸(给废纸回收商)啦!阿婆卖纸都高价过佢。”

梁小姐花近半小时精选约10本书予家人作“精神食粮”,认为书商想减低“回书”运费才减价,“佢哋都系唔想拎咁多返去,我用50蚊,仲要做苦力帮佢拎走。”有中五学生花50元买十多本书,“真系平过买粒糖”。

曾先生狂扫34本书。(梁焕敏摄)

书商:再咁样会令文化灭绝

另有书店称,劈价是为了减低运输费,自优惠推出而来,最多有市民一口气取走150本书。发言人又指,“50元任拣”对文化人来说非常可悲。他表示,理解部分书籍题材不太“入流”,但“任拣”并非一个正面出路,应想办法提高市民的阅读兴趣,“咁样做落去好似会令文化灭绝咁,我认为除咗功能书之外,小说等类型同样重要,因为文化应该多元嘅,唔通第日书本要一斤一斤咁卖?”

榆林书店负责人徐美玲称今年人流减少,料整体生意额较去年差。(邓颖琳摄)

榆林书店:人流明显较去稀疏

此外,书展的多年“中坚分子”榆林书店销情亦惨情。榆林书店负责人徐美玲指,今年是书店开店20周年,故较往年额外花三至四成装潢预算,邀请年轻人设计摊位;并专程到台湾选购贴合今年主题的旅游文学,虽然有关书籍销情不错,但因今年人流减少,料整体生意额较去年差,将认真考虑明年会否继续参展。

她表示,近年参展均可录得相若营业额,甚至有轻微升幅,惟今届人流感觉较往年少,加上受台风影响:“打风少咗半日,整体销售跌咗半日营业额,因为7日里面有半日(关闭)都有好大影响”,令该店首两日营业额比上届书展同期,分别少两成及一成多。

她又说,即使大会“加时”,昨日生意额微升,但今日人流明显较上届书展最后一天稀疏。被问到明年会否参展,她就说:“要认真考虑去向。”该店首次在会场内设预订服务,而书店现有搜购绝版二手书服务,希望吸引更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