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初生女婴染疫并发脑膜炎 兄长暂托幼儿园6童染手足口病

撰文: 欧阳德浩
出版:更新:

卫生防护中心今日(31日)公布,正调查一宗肠病毒71型感染严重个案,以及一宗有流行病学关连的手足口病爆发个案。一名12日大的女婴感染肠病毒后并发脑膜炎,现时情况稳定;同时她的18个月大兄、以及父亲,亦出现手足口病感染病征。

中心经流行病学调查并发现,病人兄长暂托的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恩乐园,正爆发手足口病,共6名幼童受感染。中心已建议该幼儿中心由明日(11月1日)起,暂停服务14日,并进行彻底清洁消毒。调查目前仍进行中。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称本地手足口病活跃程度上升。(资料图片)

12日大女婴10.25发烧同日入院治疗 证实染肠病毒并发脑膜炎

卫生防护中心公布一宗肠病毒71型感染严重个案,病人为一名12日大的女婴。她自10月25日起发烧,并于同日被带往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求医,其后入院接受治疗。

女婴的临床样本经化验后,证实对肠病毒71型呈阳性反应,临床诊断为肠病毒71型感染并发脑膜炎,现时情况稳定。

18个月大的兄长及父亲同现手足口病病征

初步调查显示,女婴在潜伏期内没有外游,其18个月大的兄长及父亲,分别于10月18日及22日出现手足口病感染病征,现已康复。至于其他家居接触者,则未有出现病征。中心已为病人的哥哥和父亲,安排化验检测。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恩乐园6名幼童染手足口病 介乎15至18个月大

卫生防护中心又指,流行病学调查并发现,病人兄长在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恩乐园,接受幼儿照顾服务,该幼儿中心近日正爆发手足口病个案。

初步资料显示,个案共涉及6名幼童,包括病人的兄长、另外3名男童和2名女童,年龄介乎15至18个月大,他们在10月18日至26日期间,出现手足口病病征,全部人已经求医,毋须入院,情况稳定。中心会对该幼儿中心的所有幼童进行医学监察。

根据现时掌握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卫生防护中心怀疑该幼儿中心的手足口病爆发,是由肠病毒71型引起。中心会为所有出现相关病征的幼童化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常见于儿童的疾病,成人个案亦偶有发生。(资料图片)

中心建议涉事幼儿中心暂停服务14日彻底清洁

卫生防护中心人员已实地视察该幼儿中心,了解其消毒、感染控制措施及照顾幼童步骤,并建议所需措施。为防止手足口病进一步蔓延,中心已建议该幼儿中心由明日(11月1日)起,暂停服务14日,并已要求在中心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肠病毒71型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主传播及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的鼻或喉咙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以及粪便。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为最有效预防感染的方法。

手足口病临床病征包括斑丘疹或水疱

卫生防护中心又指,手足口病是常见于儿童的疾病,成人个案亦偶有发生,通常由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肠病毒71型引起。

临床病征包括手掌、脚掌,以至身体其他部分如臀部及大腿,出现斑丘疹或水疱,口腔亦可能出现水疱及溃疡;部份病人主要在口腔后部出现疼痛及溃疡,即疱疹性咽峡炎,而手脚没有出现红疹。

手足口病和肠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为5至7月,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现较小型高峰期。(资料图片)

手足口病10至12月小型高峰 吁家长多加留意

卫生防护中心续指,本港手足口病活跃程度现时处于高水平,又指手足口病和肠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为5至7月,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现较小型高峰期;学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触,令疾病较易传播,可能出现爆发个案,提醒家长应多加留意子女健康情况。

中心并提醒,由于酒精未能有效杀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例如肠病毒71型,因此酒精搓手液并不能代替枧液和清水洁手。

中心向市民及院舍人提供以下预防感染的建议:

.保持空气流通;
.饭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他被粪便沾污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尤其是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私、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漂白水与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然后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漂白水与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邻近各处,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发烧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回校上课;
.减少到人多挤迫的地方;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络,让校方知悉病童的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