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流感】病人涌急症室引爆公院问题 前线医生︰我哋踏紧钢线

撰文: 关卓凌
出版:更新:

全港每日平均近6,000人到急症室求医,有人命悬一线来求救,但却有不少人滥用急症室的服务。在玛丽医院工作的急症科医生陈子泰表示,有些病人到急症室求医,可能只因公司仅接受医管局的病假纸,但其实这些不难应付,最花时间的是要辅导病人家属和向他们详细解说治疗决定。

诊疗室内有家属将母扔向床边

作为前线的急症室医生,陈子泰见尽百态,最深刻的是一对母女在他面前上演家庭纠纷。女儿带着曾中风及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年迈母亲求医,要求医生让母亲住院。他在诊治期间,其母不断胡言乱语,女儿突然气愤地捉住母亲的手,大力扔向床边的铁扶手,“我很震惊,立即叫保安分开两人。当时我可以选择报警,但之后又如何呢?最终当然接受她住院,这反映社会对照顾者的支援不足,令其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这些压力结果转嫁到急症室医生身上。

近日急症室求诊人数大增,医护人员忙得过不停。( 江智骞摄)

降低准则让病人留院

陈子泰认为,急症科医生的压力在于要短时间内判断病人是否需要留院,是否已做足全部治疗措施;若判断不需留院,意味要担保病人出院后不会有事。由于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愈来愈高,有着“急症室不应该有错漏”的想法,医生便宁愿放宽标准,让病人住院观察,无形中增重对病床需求。

陈子泰说,急症室医生流失率也很高,以玛丽医院为例,“上年收了八个新人入来,到今年只剩两个。”他指急症科有标准工时,每日工作9小时,不用如内科连续工作36小时。

香港急症科医学院副院长萧粤中指,急症室人手及资源本来已非常紧绌,对于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不高,以致出现逼爆局面。“虽然医生每周工作40多小时,但除了吃饭和短暂时间休息之外,其余时间都不停工作,非常密集。”他认为,至少要增加多一倍人手,才足以应付急症科的工作。

看着病人不断涌入病房,无止境地收病人,不知何时才收完。
前屯门医院脑神经科专科医生袁孟豪

“跳船”医生:至少可自己控制时间

屯门医院近月有五名医生离职,当中一人上班只有一日就不做。脑神经科专科医生袁孟豪曾在屯门医院内科工作11年,2012年辞职,转为私人执业,转为与私家医院合作,“私人执业每日上班12至14小时,至少可自己控制时间,私院要处理的病人数量较少,病人会得到较贴心照顾,对病人和医护也好。”

他在屯门医院工作时,试过最长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由第一天朝早9时,连续工作到第二天下午6时。“看着病人不断涌入病房,无止境地收病人,不知何时才收完,尤其在深宵时分要处理有很多病重、病危和紧急的个案,还要应对他们的家人,非常疲乏。很多时医生有心无力,要看大堆大堆病人,能够分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很少。”

上文节录自第70期周报(2017年7月24日),原文题为《三分二求诊者非急症》,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7月2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