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出没注意】萌狐近照曝光 暂居海洋公园半年 救狐者感欣喜

撰文: 杨婉婷
出版:更新:

没有“身份证”的小萌狐——大理石狐狸,上周被发现在引水道内慌张踱步,获行山人士伸援手,召来消防员救援。小狐留宿爱协数天后,本周三(19日)移交至海洋公园,由熟悉狐狸生态的专家照顾。未来六个月,牠将住在后勤隔离室,观察有没有患狂犬症或其他传染病后,再决定日后去向。救狐市民对小狐获妥善照顾感高兴,盼牠将来可生活在海洋公园或嘉道理内,成为“生命教育”大使,教育市民勿乱买或弃养外来野生物种。据了解,大理石狐为赤狐亚种之一,渔护署未曾批准其进出口,惟市民不需持牌便可合法管有赤狐,怀疑小狐是被走私入境。

两名行夜山人士在大屿山凤凰径引水道内发现大理石狐狸,最后决定报警求助。(资料图片)
小狐现已移交海洋公园,暂住后勤设施内,可见生活空间内放有木头。(海洋公园提供)

雄性小狐 瘦弱怕人

迷失引水道的小狐狸,自本月14日获救后,在爱护动物协会休养三天,惊惶情绪稍为平复,兽医随即为其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品种为大理石狐狸(Marble Fox),为年轻雄性,较为瘦弱及怕人,幸健康情况稳定。

海洋公园狐狸专家接手 将隔离六个月

对于小狐日后安排,爱协持续与各方商洽后,暂决定移交海洋公园照料。爱协发言人指,由于海洋公园有熟悉狐狸这类野生动物的专家,大理石狐于本月19日(周三)上午已送往海洋公园,暂时会在后勤设施内隔离六个月,以进行狂犬症及其他传染病的测试及观察。爱协指会与海洋公园及渔护署等组织及部门讨论日后安置问题,惟因大理石狐属野生动物,不适宜作宠物,暂不会考虑领养。

海洋公园发言人证实已接收大理石狐狸,公园内有负责雪狐的专家,大理石狐狸将由专家负责照顾。大理石狐狸现须隔离及由兽医进行数个测试,待六个月后确认狐狸的所有资料,包括品种及健康状况,再决定其日后安排。

小狐获救时身形瘦削,四肢乏力,但仍走动自如。(资料图片)

救狐市民感欣喜 盼教育市民勿乱买、弃养

当日发现并报警拯救小狐狸的Ivan及Marco得悉牠获海洋公园接收,避过饿死野外或人道毁灭劫难,皆感到欣喜。曾因担心救狐变杀狐而彻夜难眠的Ivan坦言“好高兴”,希望将来海洋公园或嘉道理农场会成为小狐的新家,为公众作“生命教育”,例如像嘉道理向公众展示白化蟒蛇,以教育非法走私问题。他希望小狐为港人带出讯息,包括勿乱买及弃养非原生物种宠物,造成本港原生物种的生态危机。

Marco则庆幸小狐获专家妥善照顾,但不希望再有同类事件发生,坦言“唔系次次咁好彩”,是次幸获海洋公园接收,但下一只被弃养的外来物种,或落得人道毁灭的下场。他指小狐为野生动物,不适合生活在港人居所,故不希望被市民领养,希望牠日后在海洋公园及嘉道理农场等大机构生活,由狐狸专家照顾。

外来野生物种威胁原生物 甚至灭绝

据了解,大理石狐为赤狐(又称红狐Red Fox)亚种之一,赤狐为本港原生野生哺乳类动物,惟早已在港绝迹。是次被发现的大理石狐狸,大多是人工繁殖的外来物种,来历不明,怀疑是黑市买卖或走私偷运来港。两人希望政府收紧法例,杜绝非法进出口外来物种及弃养宠物问题,以及严加打撃走私问题。爱护动物协会亦提醒市民,外来野生物种未必能适应香港生态环境,亦可能患有传染病,威胁本地野生动物,甚至令本地物种灭绝。

银狐仍寄居于海洋公园,现时进食良好,体重有所增加。(资料图片/海洋公园提供)

渔护署:狐狸一般不准入口

渔护署发言人补充回复指,由于狐狸可能具侵略性,亦有机会传染狂犬病,对公众卫生和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署方一般不会批准其入口作宠物饲养或贩卖用途,根据《狂犬病条例》(第421章),如未获署方发出有效的许可证而输入哺乳类动物(包括狐狸),即属违法。一经定罪,违者最高罚款港币5万元及监禁1年,而有关动物亦会被充公。而其他一般未经署方检核及批准入口的动物亦受相同规管。

根据《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售卖及繁育)规例》(第139B章),所有从事动物商业买卖的人士都必须领有由渔护署签发的“动物售卖商牌照”,并须遵守相关发牌条件及营业守则。违者最高可处罚款10万元。署方指一般不会就未获准进口的动物签发售卖商牌照。

呼吁应从持牌售卖商购买宠物

发言人指鼓励市民应从持牌动物售卖商购买宠物,宠物并非来自持牌动物售卖商,动物的来源及福利就没有充份的监管和保障,故该动物有可能经非法途径来港,动物本身亦可能带有传染病,并会危害饲养人及公众卫生。 署方会继续加强堵截非法入口活生动物,并会不时检视外地及周边地区的狂犬病情况,同时监察香港有否出现狂犬病感染病症,及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保持联络,从而减少狂犬病可能传入香港的风险,并适时检讨有关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