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杀猴︱动植物公园已消毒 翻土已覆盖 卫生署指不会猴传人
香港动植物公园早前有9只猴子死亡,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18日)指经检验后,确认牠们的死因是由类鼻疽伯克氏菌导致的败血病,为猴子的死亡感到难过。他又指感染类鼻疽的途径是接触过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但不会人传人。杨润雄多次强调,动植物公园有关农舍已在发现有猴子死亡后暂停开放,其后已进行全面消毒及彻底清洁,目前是安全环境;亦相信以上措施已足够对市民及园内动物起保护作用。
杨润雄指,公园在十月初时因应维修笼舍附近花床底的灌溉喉管,曾进行过翻土工程,在猴子死亡后,已即时全面清洗及彻底消毒园区,亦密切留意相关员工的身体状况。而且,有关部门已取走25个园区附近土壤的样本化验,有关样本均呈阴性;已将翻土工程范围重新覆盖,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深层泥土。相信现时笼舍环境安全。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就表示,公共卫生化验处早前已接收了渔护处提供的17个猴子生物样本,作类鼻疽病菌的PCR测试,全部样本均为阳性。化验处亦收到10个猴子的食物样本及9个水样本作相关PCR测试,全部样本呈阴性。同时,他们亦取了25个土壤样本作测试,发现呈阴性,但会作进一步的细菌培殖测试,结果需数日后才会有。
园区员工目前身体良好 对市民影响低毋须担心
徐乐坚又指,类鼻疽一般不会人传人或动物传人,有关园区的员工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他又表示事件属单一事件,认为对市民的影响很低,毋须担心。他又指,在2022年11月起类鼻疽已是法定需要呈报的传染病,医生如果遇到怀疑确诊个案需要呈报,卫生防护中心亦会掌握其趋势。
今年累计19宗类鼻疽人类感染 全与公园园区接触无关
截至本月16日,本港已有19宗类鼻疽人类感染个案,徐乐坚指这些个案均为比较散发性个案,没有聚集性,亦没有上升趋势。此外,这些个案与公园园区接触无关。
类鼻疽在本港属风土病 接触泥土应戴手套
他又指类鼻疽在本港属风土病,类鼻疽病菌会在本港泥土存在。如市民有机会接触到泥土,无可避免有机会感染。而传染途径主要是经一些皮肤的接触,类鼻疽病菌有机会透过皮肤的伤口进入身体。
如果市民进行户外活动,有机会接触泥土或污水时,应该准备防水手套,水靴等;如皮肤有伤口,应该即时处理,用防水敷料包覆伤口,并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另外,徐乐坚又指出有机会透过受类鼻疽病菌污染,而又未经煮熟的食物而感染。
徐乐坚提醒市民,类鼻疽可以透过药物,如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市民怀疑自己受到感染,应立即求医。而感染的常见病征包括发烧、头痛、局部痛楚或肿胀、溃疡、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市民应减低感染风险,以及尽早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