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大埔滘潮汐站完成重建 本月投入运作 新站可测量更高水位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香港天文台利用大埔滘潮汐站,以监测吐露港潮水高度,惟该潮汐站已运作逾60年,天文台四年前举办设计比赛,收集设计概念并构思重建。天文台今日(26日)表示,潮汐站的重建工程已完成,并于本月正式投入运作。
新潮汐站采用设计比赛的冠军作品,以冰山为意象,提升大众对全球暖化的关注。新潮汐站的室内高度较旧站为高,以预留空间让潮汐测量仪器能够放置在较高位置,测量更高的水位。
大埔滘潮汐站用作监测吐露港潮水高度
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表示,大埔滘潮汐站是香港天文台用作监测吐露港潮水高度的重要设施。在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加强沿岸地区潮水高度的监测及预报对于应对极端海平面情况至关重要。
潮汐站兴建于1960年代
重建前的测量站于1960年代兴建,香港天文台于2020年与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筑署和香港建筑师学会合作,举办“大埔滘潮汐站建筑设计比赛”,为潮汐站重建工程收集设计概念。新潮汐站的设计采用了比赛冠军作品“冰山一‘阁’”为概念,以冰山为意象,提升大众对全球暖化的关注。
重建工程完成 新站可测量更高水位
香港天文台大埔滘潮汐站的重建工程已完成,并在2024年9月正式投入运作,监测吐露港的潮水高度。
新潮汐站的室内高度较旧站为高,以预留空间让潮汐测量仪器能够放置在较高位置,测量更高的水位。除了监测吐露港的日常潮汐变化,天文台亦利用大埔滘潮汐站收集的数据预测天文潮汐,评估大埔和沙田区的风暴潮和发放相关预警,以及监测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长期影响。大埔滘潮汐站同时设有测风仪,方便了解吐露港的最新天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