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17】促销随处见每本20元 作家心痛:书展目的是甚么?
香港书展今(19日)开锣,吸引大批书迷进场买“心头好”,而特价促销、折扣优惠随处可见,一本小说低至20元就有交易,更有儿童图画书10本只需50元。有书商称行业萎缩,惟有薄利多销,吸纳客源。有作家则心痛书籍被贱卖:“究竟书展目的是甚么?是否想培养读者认真读书?”
一连七日的书展今日正式开始,首日即有出版社推出低价优惠吸客,红底黄字的七折、八折标示随处可见,其中城邦设有特价专区,崭新的小说、工具书等只需20元或30元就有交易;三联书店亦推出100元4本的“超值口袋书”,包括《李白诗选》、《小王子》等;亦有书商以10元低价出售英国二手英文书,吸引不少书迷“寻宝”。
香港书展像散货场
来自台湾的参展商阁林文创股份有限公司,也加入“价格战”争夺,以50元10本儿童图画书作招徕。负责人叶小姐表示,因电子书愈趋流行,希望以薄利多销方式,重新吸纳小朋友看实体书,但她直言参展10年以来,香港书展“的确像散货场”。
而田园书屋负责人谭先生则认为,因市道平静,就需低价出售书籍,“旧书便宜很正常,不觉得散货更严重,首日就有低折扣,是人人都会做。”
首日即促销有“贱卖”感
不过,有种文化总编辑张振邦则批评,首日即有低折扣会物极必反,给市民“贱卖”书籍的感觉,“虽然出版行业的销情正在衰退,很多展商看重书展期间的生意,但无须透过书展变套现,长远影响书商品牌。”他担忧坏风气延续下去,会令市民不再到书局买书,只会留待书展才买。他又说,往年因有不少社会议题,如雨伞运动,有关书籍亦带起热潮,惟今年缺乏话题,新书数目亦由往年的10本降至今年约4本。
倾销形式令市民不尊重读物自由工作者默泉今年推出新作《浮生志》,以“先试阅,再预售,后出版”形式出版艺文书。她坦言明白出版社要低价出售仓底货,但担忧倾销形式会令市民不尊重读物,书展形象下跌,“心情会难受,究竟书展目的是什么?是否想培养读者认真读书?”她劝喻书迷应调节购书心情,买认为值得拥有的书。
学生:每年趁书展买参考书
买书多优惠,市民自然开心。明年考DSE的Natalie就指,每年都会将想买的书留待书展期间购买,“新书折扣也比书局优惠,在书局买参考书只有95折,书展就有8折。”半日时间,她已买约20本书,其中约500元购买参考书、补充练习及教科书,另花约1,000元买小说、文具等,预计花费2,000元。
毛小姐与男友中午到书展,已花费400元购买深雪、李碧华等作家的4本小说。她不认同书展似“散货场”:“只是最后两日大减价会似散货,但书展买书便宜且种类多,以改变我的读书习惯,多了看摄影有关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