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东华三院学生文物保护大使计划”传承历史 学生参与修复文物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为向年轻一代推广历史文化,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物修复办事处从2017年起合办“东华三院学生文物保护大使计划”(以下简称“文物保护大使计划”),让学生了解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并亲身参与修复东华三院的珍贵文物,加深他们对东华三院和香港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至今已是第六届,今年有来自九间东华三院属校共19位中三至中五学生参加。
摄影:黄宝莹

东华三院见证香港发展 传承历史

东华三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华人慈善机构,154年来与香港共同成长,辖下有多座法定古迹及历史建筑,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物。东华三院一直重视历史文化的承传,2010年成立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致力保存及推广东华三院的历史文化,除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外,更担起本地文物保育先锋的角色。

今年的文物保护大使计划以历史档案为主题,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如何修复广华医院的医疗档案,分别是:两本广华医院出院总册(1969年)、一本广华医院死亡总册(1973年)及一本广华医院出院总册(1973年),透过参观、考察、课堂学习及实践,学生可以了解书册的结构、装订方法、受破坏的原因和修复技巧等知识。

过往举办的文物保护大使计划均有不同的主题,历届学生曾协助修复金属文物、木制文物、拓印碑石和翻新石质文物。

东华三院行政总监苏祐安表示,文物保护大使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多元技能。计划已成功培育超过100位学生,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东华三院及香港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文物保育工作的兴趣。

东华三院行政总监苏祐安表示:“从小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至关重要,这样他们长大后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遗产。”

文物修复办事处总监谢建辉对文物保护大使计划表示肯定。他认为,与东华三院的合作不但深化文物修复办事处的教育工作,更可以将保护文化遗产的讯息推向更广泛的层面。

文物修复办事处总监谢建辉期望这些学生未来能成为保护香港历史文化的重要力量,并在社区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推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结合文物修复理论与实践 亲身探索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生先后参观了东华医院礼堂、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落叶归根—东华三院原籍安葬服务与文化遗产保育”专题展览以及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了解东华三院的历史如何紧扣香港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一届的学生更可以到深圳博物馆暨文保设施进行考察,了解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发展方向及当地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

+1

由文物修复办事处安排的文物修复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文物保护大使计划的“重头戏”,在文物修复专家指导下,学生在为期六天的课程中,需要评估及记录书册的状况,并为书册进行检查、清洁、制作及重装书壳等工序。此外,学生亦尝试制作中国传统工艺“流沙笺”,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期间他们参观了香港文化博物馆文物修复实验室及相关设备,纷纷表示大开眼界,获益良多。

+11

三位参与计划的学生均对亲身体验文物修复过程感到难忘。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学生欧星悦指,文物保护大使计划让她对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大大增强了她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东华三院邱金元中学学生麦嘉豪深感认同,他又谓深圳博物馆的考察令他深刻体会到文物不仅是文化瑰宝,更蕴藏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因此能够参与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为他带来一份自豪感。

(左起)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学生欧星悦、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学生麦佩雯与东华三院邱金元中学学生麦嘉豪难忘亲身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学生麦佩雯则认为,参与文物保护大使计划让她意识到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经过连日来的相处,她更与来自不同属校的小组组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资料与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