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货柜摇身一变成艺术 长者也涂鸦 青年:未必是叛逆
货柜与涂鸦,两者看似格格不入,昨日(16日)却有近100人在风雨之下,于葵青8号货柜码头聚首一堂,拿起喷漆为货柜涂上色彩绚烂的图案,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层,由青年至长者都有。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第四度与蒲窝青少年中心合作,举办涂鸦课程。有中学生表示经活动后重新认识涂鸦,明白这并非叛逆的行为,惟有涂鸦导师慨叹,要令人对涂鸦改观始终有一定困难。
涂鸦非年轻人专利
香港国际货柜码头自2014年开始,举办涂鸦课程及比赛,而今年的主题为“多元共融”,参与者7月初接受过基础课程后,便分成20组,于昨日(16日)将10个标准货柜箱当作画板,令其摇身一变成为各有特色的艺术品。人称“表哥”、现年70多岁的吴国根,与妻子罗锦英(英姐)已第三度参与这个活动,喷漆、撕胶纸都显得熟能生巧。他们坦言使用喷漆需要颇大力气,会较难控制,但认为非常好玩,平日亦欣赏年轻人的涂鸦,不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英姐从远处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笑言“睇返自己作品都几开心”,又指就读中学的孙女曾看过其作品,然后大赞“好劲!”
28岁的Tim是他们的导师,已涂鸦14年,现时会开班教授年轻人涂鸦。他直言“教老人家开心过教年轻人”,因为长者的专注力很强,“课堂完全无冷场。”他表示只要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例如以鱼的骨、肉和皮,比喻涂鸦的草稿、颜色及边界,老友记便能理解,又笑言活动令他找回教授涂鸦的冲劲。
社会对涂鸦渐趋宽容
就读中四的张乐瑶联同另外3名同学,以“打破语言障碍”为题创作涂鸦。她本身修读视觉艺术,坦言参与是次活动后,理解到涂鸦并非必然是叛逆或愤世的行为,它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例如有卡通等。纵使天气阴晴不定,参与者喷漆期间不时下起倾盘大雨,而张乐瑶亦全身淋湿,但她直言涂鸦是兴趣,“唔想比落雨影响。”
谈到社会对涂鸦的观感,20岁的涂鸦导师Larry则表示,要令人对涂鸦改观、认同该文化始终有一定困难。他坦言父母虽已接受自己涂鸦,但至今仍未认同他将此作为事业,但他仍努力向这方面发展,现时会接自由工作、开班、参加市集等。
蒲窝青少年中心自90年代起,为年轻人提供涂鸦训练,中心经理郭碧珊认同涂鸦能让年轻人发挥创意及表达自我,从而提高自信,并表示现时已有不少学校与其合作筹辨涂鸦课程,当中甚至包括小学。她又指出,随着社会对涂鸦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可供涂鸦的媒介亦有增加,此计划由垃圾桶、大厦外墙发展至货柜涂鸦,可见涂鸦并不限于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