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拥两初创公司 谋开第三间:赢人嘅系你肯去做、肯去实现
政府近年大力推动创科发展,而初创亦是近年的热门话题。伍嘉本是近年致力发展两者的青年创业家,年前透过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青年初创实习计划到初创公司学习。他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升五年级学生,22岁的他已拥有两间初创公司;他表示,得到父亲的启发,在未来打算成立第三间公司,为基层市民寻找工作机会。
“你谂到嘅嘢,可能其他人都谂过,但你可以赢人嘅位就系你肯去做、肯去实现。”
DSE与朋友开始创业 成员不断离开
伍嘉本自中四已经开始萌生创业的念头,他一直都有钻研电脑编程以及游戏设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与香港电脑游戏软件开发先驱彭子杰的讲座,令他决定在DSE中学文凭试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尝试创业。
他忆述说:“开头做得好开心,喺考完DSE两、三个月之后,我哋嘅团队经历几次reform(重组),因为有啲同学要移民,有啲同学想专注学业,其实当时都几失落......由开始去到依家得番一个朋友系冇离开过。”
有不服输性格 找资助搞初创公司 数码港实习获益良多
伍嘉本表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正式成立初创公司,但在寻找资助计划时处处碰壁,“我申请过三、四届嘅唔同资助,但全部都系冇回应,𠮶阵都几气馁。”他由于自身性格都是不服输、喜欢挑战自己,所以才会继续坚持寻找初创资助。
在伍嘉本大学二、三年班时,他参加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与数码港、科技园公司合作的“青年初创实习计划”,在初创公司进行实习。在数码港实习期间,他在多位初创企业家身上获益良多,“佢哋(初创企业家)有好多好犀利嘅谂法,亦经营上好有心得,我喺佢哋身上绝对系收获好多。”
现拥两间初创公司 因胞弟成绩欠佳启发搞幼儿游戏教育公司
伍嘉本现拥有两间初创公司,分别为提供法律支援平台的公司Legal Expression,以及为幼儿提供游戏教育的公司GAMLIC Studio。他表示,两间公司都是由他留意身边的事物而受到启发的,并使用创新科技的概念,希望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及协助更多人。
他分享两间公司的概念,“我留意到依家中小企使用法律服务时仲有好多文件系要用纸本进行,所以就想创立一个为中小企业主提供法律服务嘅平台,而呢一切都系会喺网上进行。”他有一个比他小10岁的弟弟,但弟弟的成绩并不太好,因此便萌生了设计将人工智慧技术融入游戏中的念头,希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方面。
冀未来开第三间公司 协助基层人士寻找工作
展望未来,伍嘉本希望可以“更加贴地”,为基层人士寻找工作机会,“因为爸爸系开餐厅,所以成日会留意到好多餐厅外都会贴位招聘嘅告示,而通常呢啲告示系长期都有,但就冇一个媒介可以去对接招聘方同埋需要就业人士,我希望第三间公司可以做呢方面嘅嘢。”
政府常说要引入外地劳工,但伍嘉本则认为,其实有很多基层家庭都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做兼职,可以解决人手问题,“有时家庭主妇喺送完仔女翻学同接放学之间都会有空余时间,呢段时间其实可以用嚟翻兼职”,他希望可以利用科技,建立一个目标人群为基层的求职平台,令他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赚取生活费。
指在香港创业、搞创科比其他地方有优势
伍嘉本认为,在香港创业,甚至乎是发展创科,都是有相当多资源可以运用,“其实香港有好多公司、机构都愿意为初创企业提供资助,会有好多资源,我觉得香港做创业、做创科都系比其他地方有优势,亦系一个好好嘅环境。”
问及作为初创企业家的必备条件,伍笑指:“要钟意挑战自己、多啲谂嘢、多留意身边嘅事物,同埋唔可以怕输。”他寄语有意创业的同辈,“你谂到嘅嘢,可能其他人都谂过,但你可以赢人嘅位就系你肯去做、肯去实现。”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与数码港、科技园公司合作的“青年初创实习计划”,为青年人提供到本地初创企业实习的机会,培养他们对创科事业的兴趣。计划亦能协助初创企业培育人才,推动本地创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计划期提供200个实习岗位,涵盖数据分析、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应用、业务拓展及市场推广等。参与的企业可以全职、兼职或混合模式聘请实习生。每个实习岗位可获政府提供每月最多11,200元的薪酬资助,实习期3至6个月。
民青局指透过计划,实习生可以学以致用并累积工作经验;参与一系列由数码港及科技园提供的培训及创业体验活动,提升有关专业的职场技能;有机会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初创企业考察,了解内地创业环境;及早把握创科事业的发展机遇;及亲身体验初创企业的工作,连系业界领袖及精英。
参加资格:
18-30岁持有有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香港居民身份证人士;
本地专上或大专院校全日制学生(包括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课程学生);及
同时并没有参加任何由政府资助的实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