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玛嘉烈男病人疑被同一病格患者感染 均曾用入侵性导管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玛嘉烈医院今日(27日)公布一宗疑在院内感染丙型肝炎的个案,一名24岁头部受伤的男病人于3月21日入院玛嘉烈医院,并于4月11日转到神经外科加护病房接受治疗,病人的肝酵素在6月中急速上升,而安排进行肝炎病毒测试,结果对丙型肝炎呈阳性反应。惟病人在四月时,该病人的丙型肝炎病毒测试结果为阴性。疑于4月20日至5月24日期间,被一名曾于同一病格留医的52岁丙型肝炎带菌者感染。

院方表示,病人因自身疾病目前情况严重。目前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疗效显著,一般而言,可治愈九成以上的丙肝病毒感染。

部分伤者送往玛嘉烈医院。(杨嘉朗摄)

玛嘉烈医院今日公布一宗疑在院内感染丙型肝炎的个案一名24岁头部受伤的男病人,3月21日入住玛嘉烈医院,并于4月11日转到神经外科加护病房接受治疗。病人的肝酵素在6月中急速上升,因此在6月15日进行肝炎病毒测试,结果对丙型肝炎呈阳性反应。然而在4月时,该病人的丙型肝炎病毒测试结果为阴性。

由于病人一直在院内接受治疗,院方进病人可能感染的途径。经调查后发现,一名52岁丙型肝炎带菌者于4月20日至5月24日期间,曾于同一病格留医。基因排序显示,两名病人感染的丙型肝炎属同一基因型,根据流行病学两者有所关连,不排除该名24岁男病人于院内受感染。

玛嘉烈医院已向卫生防护中心报告事件,医院会继续与卫生防护中心跟进及调查个案的传播途径。亦已将事件透过“早期事故通报系统”向医院管理局总办事处呈报。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透过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例如共用针筒针嘴注射毒品,共用纹身及穿环工具。国际过往亦曾发生因为未有遵循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引致的院内感染。而事件涉及的两名病人由于病情需要,留医期间同样需要使用入侵性导管,经常接受血液检查,静脉注射和伤口护理程序,亦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院方已彻底清洁相关病房,同时已检视相关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并会加强手部卫生,环境清洁和护理程序之相关感染控制培训和监察。

病人因自身疾病目前情况严重

院方指,已为病人处方抗病毒药物,并已向其家属讲解情况,病人因自身疾病目前情况严重。目前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疗效显著,一般而言,可治愈九成以上的丙肝病毒感染。

为审慎起见,医院已展开接触追踪调查,16名病人曾于上述期间在同一病格留医,包括该名24岁男病人及一名因自身疾病而离世的男病人。医院会向他们详细解释事件,并安排进行肝功能及病毒测试,持续监察他们的健康状况。

港大薛达称污染肉眼看不到 难百分百避免

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表示,丙肝可存活于环境一段长时间,加上由于血滴很微小,这种污染肉眼是看不到,故其有可能在污染药物推车、设备托盘或手套等表面后进行传播给其他病人。

他续指,医院遵循非常严格的环境清洁程序,而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的病房物品是一次性的,仅供单一患者使用,惟即使如此亦难以百分百可以避免相关传播,故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不过,他同意,如果有更多患者被确诊感染,则意味著感染控制程序出现重大问题,届时则需要进行非常彻底的审查,故需要了解清楚之后会否有更多病人感染,才可评估现时感染控制是否出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