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成立三十周年以全新标志继续资助环境保育项目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今年是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成立三十周年,在日前的纪念活动启动礼上,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同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员会委员,与出席嘉宾共同回顾基金历年来资助过的成功项目。 此外,基金更特别设计全新的标志和视觉形象,寓意基金对项目的资助犹如播下种子,并推动社会各界𢹂手默默耕耘,使幼苗能够在社区成功扎根及逐步成长,继而培育出果实。基金期望,全新的形象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基金的知名度,更能让大家更清楚了解基金的使命和工作,继续为香港的环境保育贡献力量。

成立三十载 基金推动近七千项活动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于1994年6月根据《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条例》(第450章)设立,属法定信托基金。自基金成立初期至2012年期间,政府先后六次注资,合共约17亿元,作资助本地合资格机构推展各类环保及自然保育项目和活动之用。其后,政府于2013年为基金作出长远的承担,额外注资50亿元作为种子金,运用投资回报让基金得以持续支援社区环保及自然保育项目。

今年是基金成立三十周年,日前假生产力局大楼举行“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30周年 绿续未来启动礼”,除了邀请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等主礼嘉宾和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员会委员出席外,基金代表亦向大家简介三十周年的概念,以及透过影片,回顾基金历年来资助过推展过的项目。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启动礼时表示,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能发挥积极角色,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支持政府落实环保相关政策,鼓励市民实践低碳生活理念。

全新标志及视觉形象迎接三十载

为了迎接三十周年这个重要里程碑,基金特别推出全新的标志及视觉形象,寓意基金对项目的资助犹如播下种子,让不同项目能在社区成功开展,继而培育出果实,推动社会各界保持身体力行,在环境保育路上继续同行。三十年来,基金秉持使命,透过拨款资助本港合资格的社区组织、科研机构、环保及专业团体推行各项社区减废、环保教育、自然保育及环境科研活动,至今已资助推展近7,000个项目,不但有效协助推动政府的环保政策,更成功唤起市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市民身体力行实践低碳生活。

基金冀与大众及各团体并肩同行

每一棵绿荫大树均从种子开始成长,而香港的环境保育发展亦然,故基金的工作同样始于播种育苗,凭借前人的浇灌开拓和后继者的积极耕耘,在香港环境及自然保育的不同范畴埋下的种子均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的果实,成就一项又一项的活动,让大众从了解到接受,再到成为实践环境及自然保育的一份子。

展望未来,基金将会让种子丰盛的内涵继续呈现,并培育更多更新的树苗,希望绿荫的大树转变成富泽和生机蓬勃的森林。基金希望香港各合资格团体,于未来继续善用基金的资助,举办环保及自然保育项目,运用创新方案和环保技术,达到“珍惜资源”、“保育环境”、迈向“碳中和”等目标,携手迈向下一个里程碑。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