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香港乳癌基金会全方位支援患者 中西医协作提升治疗成效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乳癌自1994年一直为本港女性头号常见癌症,新症数目连年上升。根据卫生署的资料,2021年,女性乳癌新症个案达6,400宗,同比上升13%。2022年,共有792名女性死于乳癌。而年轻女性的乳癌发病率更有上升趋势,30岁出头的患者亦屡见不鲜。为提高大众对乳癌的关注及传递乳健知识,香港乳癌基金会(基金会)举办“乳你同行”医学讲座,邀请8位专家讲者解构乳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最新资讯,其中更著重分享中西医协作的治疗成效。

8位专家讲者包括香港乳癌基金会顾问理事会成员曾颐欣医生,基金会管治委员会成员熊维嘉医生,香港乳癌资料库督导委员会成员关永康医生、郭子熹医生和赵颕欣医生,临床肿瘤科专科张文龙医生,香港乳癌基金会乳癌支援中心主管兼注册护士陈嘉莉女士,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专业顾问兼注册中医师欧国贤博士。

“乳你同行”医学讲座线上线下举行,吸引超过1500人参加。

抗癌路不孤独 基金会与患者同行

每年五月是基金会订立的“乳癌康复月”,基金会主席霍何绮华博士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基金会一直致力为乳癌患者、康复者、其家人和照顾者,提供一站式乳癌护理,包括乳健教育,患者及康复者支援服务,和研究及倡议的工作。

基金会主席霍何绮华博士致欢迎词时表示,基金会一直致力为乳癌患者、康复者、其家人和照顾者,提供一站式乳癌护理

中西医协作提供更全面癌症治疗

基金会创会人张淑仪医生指,香港目前是亚洲乳癌发病率最高地区之一,并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加。为拯救更多生命,乳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直在不断发展,同时为支援不同阶段的癌症病人,本港医疗机构将中西医协作加入癌症治疗方案,以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癌症治疗。

基金会创会人张淑仪医生指基金会致力提供一站式乳癌护理服务,帮助有需要的女性。

医生拆解乳癌诊断与最新治疗方案

不论任何年龄,女士对癌症都不能掉以轻心。曾颐欣医生提醒,虽然乳癌的发病年龄一般为40岁以上,但年轻女性亦不容忽视其威胁。惟现时香港大部分乳癌个案都属于自我发现,病人往往在发现乳房出现硬块或乳头流血,才接受乳房检查。若不幸确诊乳癌,癌症期数往往会较高。“对于亚洲女性,特别是乳房组织较密的女性,建议使用乳房X光造影检查并辅以乳房超声波检查,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基金会顾问理事会成员曾颐欣医生提醒,虽然乳癌的发病年龄一般为40岁以上,但年轻女性亦不容忽视其威胁。

乳癌大致可分为管腔型乳癌、HER2型乳癌及三阴性乳癌三个亚型,熊维嘉医生称,在特定情况下,医生会考虑进行正电子扫描来断定癌症的扩散程度。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疗法和策略会有所不同,例如采用术前治疗。

基金会管治委员会成员熊维嘉医生指,乳癌大致可分为管腔型乳癌、HER2型乳癌及三阴性乳癌三个亚型。

关永康医生续指,在乳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港现时的放射治疗主流为光子治疗,惟治疗过程或会损害正常组织。本港医疗机构逐渐引入质子治疗,其特点是“精准度高、副作用少”,减低对周边器官影响,但收费平均为传统放射治疗两倍。

香港乳癌资料库督导委员会成员关永康医生指本港医疗机构逐渐引入质子治疗。

郭子熹医生补充荷尔蒙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乳癌的新治疗方案,能大幅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例如,延长使用辅助性荷尔蒙治疗的时间,可降低复发风险。在转移性情况下,使用口服标靶药CDK4/6抑制剂合并荷尔蒙治疗,可有效延长无恶化存活期。

香港乳癌资料库督导委员会成员郭子熹医生分享荷尔蒙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乳癌的新治疗方案。

很多女性都害怕进行乳癌治疗时需要切除乳房,赵颕欣医生解释,HER2型乳癌对术前标靶治疗的反应甚佳。利用抗HER2的标靶药再配合化疗,一般能有效缩小肿瘤的体积,以便手术切除,令部分乳房得以保留,对病人的心理和生活质素都有很大的改善。然而,最终是否需要切除整个乳房还是保留部分乳房组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近年,抗体药物复合体(ADC)的出现增加了晚期病人的治疗选择。

香港乳癌资料库督导委员会成员赵颕欣医生解释,HER2型乳癌对术前标靶治疗的反应甚佳,再配合化疗,有机会令部分乳房得以保留。

目前本港乳癌个案中约一成属三阴性乳癌,较常见于年轻女性及遗传性(BRCA1)乳癌,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较易转移到其他器官,复发风险较高。张文龙医生表示,三阴性乳癌对一些常规的乳癌治疗如荷尔蒙治疗或标靶治疗的反应不大,属于“较恶”的乳癌。免疫治疗配合化疗作为术前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临床肿瘤科专科张文龙医生指三阴性乳癌对一些常规的乳癌治疗如荷尔蒙治疗或标靶治疗的反应不大,属于“较恶”的乳癌。

基金会全方位支援 纾缓乳癌患者改善身心压力

中、西医各有优势,若将两者适当结合,或能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欧国贤博士分享,通过中医的身心灵调治方法,如按摩、气功、饮食调理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免疫力与改善生活质量。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专业顾问兼注册中医师欧国贤博士,分享中医治疗如何协助患者缓解症状。

支援乳癌患者一直是基金会重中之重的工作,78岁的乳癌康复者谢婆婆忆述,去年确诊时感到悲伤且无助,经医院介绍下接触到基金会。透过基金会的中医服务,改善了她抑郁易燥的情绪,并调节电疗后的副作用,如便秘、口干、疲倦的问题。“虽然不幸患癌,但于基金会提供的各类课程及兴趣小组中,认识到不少同路人,有助减轻压力和焦虑,令我于抗癌路上不再孤单。”

乳癌康复者谢婆婆分享其抗癌历程。

1. https://www.hkbcf.org/zh/media_centre/main/1045/

2. https://www.hkbcf.org/zh/media_centre/main/1053/

(资料与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