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评《都市日报》卖盘:行业恶性竞争 《am730》只死在我手

撰文: 黄卓然
出版:更新:

在港历史最悠久的免费报《都市日报》,短期内卖盘易手机会甚大。本港免费报市场现时只有4份,竞争激烈。其中一份《am730》创办人及主席施永青接受《香港01》电话访问,他指免费报经营环境根本是“僧多粥少”。他批评,近年行内在广告收费上出现恶性竞争,对手“蚀本都唔执笠”,或有商业以外目的,但做法严重破坏商界应有的优胜劣败机制。被问到在困难的经营环境下《am730》是否同样会有卖盘的一日?他斩钉截铁说:“我赚钱点会卖?”他并补充谓:“我间公司只会死在我手里,绝不会‘衰咗’仲卖俾人。”

施永青指,《am730》3年前盈利见顶,但仍然有钱赚。(资料图片)

本港现时只有4份中文免费报章,以2002年创立的《都市日报》最为历史悠久。其余3份包括《头条日报》、《am730》及《晴报》。施永青说,自己在2005年创立《am730》,营运23个月后开始赚钱,及后收益逐年扩大,至3年前始见顶,盈利有回落,但仍然有钱赚。

施永青希望,免费报可以恢复健康的商业生态。(资料图片)

受广告减价战影响

创立《am730》逾10年,谈起免费报经营生态,施永青批评,近年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广告收费牵减价战。他说:“行家恶性竞争,减广告费去抢(客户),可能他们(行家)又赚唔到钱,唯有‘谷高’个市占率,先嬴个势,但变咗无钱赚。”

施永青指,《都市日报》曾经是广告收费最高的免费报,但约3年前开始减价,然后《晴报》亦跟随,《am730》迫于无奈下,唯有下调广告费。他透露,在减价战下,有免费报广告收费“连印刷费都不够”。他说,《晴报》发行量比《am730》多约10万份,但据了解广告费却更便宜。

叹市场只可容纳3免费报

良币驱逐劣币,是商业自然调节过程,但免费报生态未必如此。施永青说:“市场本来僧多粥少,死几个和尚,就够粥食。但你(蚀钱)又唔死(倒闭),大家‘斗顶’,无咗优胜劣败机制。”他又批评,部分免费报“明明蚀本都要找人去承接,承接的人又继续‘顶烂市’”。

他认为,本港市场现时实际上最多只可以容纳3份免费报,市场继续萎缩,将来市场或只可以容纳2份,但对手“蚀本都唔执笠”,可能有商业以外目的,因为报纸影响力大。他强调:“有读者,便有政治影响力。”

既然经营环境困难,那么施永青是否会有出售《am730》的一日?他斩钉截铁地回应:“我(《am730》)赚钱,点会卖?”

记者进一步追问,是否一旦蚀钱,便会考虑卖盘?他回答说,绝不会“衰咗”仍然卖盘:“我间公司(《am730》)只会死在我手里,都不会卖畀别人(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