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若要读得好 专科专教或是出路
“为何《史记》的故事写得如此细腻,作者好像亲历其境?”“我怎知道当中哪些事情才是真的?”
不少中史老师都曾遇过这类提问,但能圆满解答的又有几人?这些问题看似刁钻,但对主修历史的人来说却是基础知识。
特首林郑月娥主张初中中史必修兼独立成科,固然有助推广中史,进而提升国民身份认同,但教育最重要的毕竟是师资,若不推行专科专教,恐怕一切都是空谈。
林郑月娥在特首参选政纲中明言要“调整中学课程,让中史独立成科及成为初中必修科目”,早前又说要提升香港学生的中国人身份认同。究竟教育应否以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为目标?很多亲中者以为这点不辩自明,但其实不然,例如主张全世界同属一个群体的世界主义者便对之有所保留。不过,中国一向以民族主义治国,在此前提下,林郑月娥有此主张,也是合乎身份。
现时中史是初中必修,但有些学校会将中史和历史、地理等科目压缩为“综合人文科”。林郑月娥的计划无疑能够增加初中中史的学习时数,但假如政府要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还须师资配合,而专科专教便是正道。
初中专科中史教师占比不足一半
所谓“专科专教”(政府文件又称“专科教学”),是指教师须拥有与其任教科目相同的学位,并以该学科为教育文凭的主修科目。现时中小学的中文科和英文科均实行专科专教政策,举例而言,假如某人大学主修中文,他修读教育文凭时也要主修中文,才符合教育局对中文老师的规限;假如某人大学主修历史,他便要另外读取中文硕士,再于修读教育文凭时主修中文,才可名正言顺地在中小学教授中文。当然,假如当事人最初修读的是五年制中文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便可一了百了。
上述政策适用于2004/05学年或以后入职的中英文科老师,若当事人入职时未有该等资历,须在三至五年内补回。教育局称会跟进这些教师的进修记录,假如他们不能达成要求,便可能调教其他科目。政策背后的逻辑是,只有专科专教才可确保语文教师具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升香港竞争力。
林郑月娥有意在初中推广中史教育,但现时中学中史科的师资又如何?根据教育局统计,在2016/17学年,全港只有不足一半(49%)的初中中史课堂是由主修历史的教师任教,即使将副修历史的教师计算在内,仍只得65%。更甚者,教育局“修订初中中国历史及历史课程专责委员会”成员方耀辉曾指出,有些初中中史教师的学科知识只有中三程度,情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委,初中中史科通常每星期或每循环周只有两节,有些学校管理层不知就里,以为中史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则只须背诵课本,于是将这科安排予“课担”较轻的教师负责,哪怕对方是对中史一窍不通的音乐或体育教师,结果苦了教师,也苦了学生。
讽刺的是,教育局似乎十分满意现状,更在交予立法会的讨论文件中指出,“不少非主修历史的教师,以专业态度及知识准备有关课堂,教学质素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及赞许”。教育界的确有不少非主修历史的教师拥丰富中史知识,他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众多典故信手拈来,使学生获益良多,若果硬要挑剔他们没有历史学位,或会过于苛刻,但若果将此逻辑推演开去,那么又为何要在中英文科实行专科专教?
“历史人”独具特质 无可取替
历史系毕业生不单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掌握独特的史学技能,因此,推行中史专科专教是保证教学质素的重要措施。顾名思义,历史知识是指对历史事实与史学概念的认知,举前文所引例子而言,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历史叙事的真伪?关键在于资料来源,但要辨别史料是否可靠,不是一般教科书所言般懂划分“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即可,而须专门的史学知识,可能涉及“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等概念,非一般人能处理。
史学技能则指进行历史研究的所须技能,包括搜集资料、重组资料、归纳现象、评价立论等,这些技能较史学知识更为重要。当然,各个主修科的毕业生都可拥有这些能力,但“术业有专攻”,只有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才能运用史学技能,寻找史学问题的答案。
至于要求中史教师除了拥有历史学位外,还要以中史为教育文凭的主修科目,则大可不必。不少历史系毕业的准教师报读教育文凭时,都会选择主修中学必修的通识科,以增加获聘机会,这是现实问题。若要中史教师以中史为教育文凭的主修科,便会降低他们成为通识教师的机会,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出路。此外,现时共有五间大学开设教育文凭课程,其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学的课程设有中史主修,即使香港教育大学也只有五年制的中国历史教育学士课程,而无相关的教育文凭课程。
时移世易,政府必须改变思维。任谁都知道,只有本身对中国历史有深入认识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国民身份。香港竞争力固然重要,但下一代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同样重要。早前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指出,港人对“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认同指数跌至2008年以来新低,在这情况下,政府还要对中史科的师资问题置之不理吗?
(节录)
探讨香港历史教育阅读: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逢星期一出版《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