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故宫养心殿明起来港“访问” 市民可扮皇帝批奏折
古时候皇帝工作日理万机,其办公地点自然要整理得一丝不苟,让皇帝专心工作。经历了康雍干三朝辉煌盛世的“养心殿”将首次“出宫”到港,于明日(29日)起至10月15日于第三届香港博物馆节的展览中于文化博物馆展出,市民不用“上京”,也可近距离一睹清代八位皇帝的“Home Office”。“养心殿”其中四个场景“正殿明间”、“东暖阁”、“西暖阁”及“三希堂”原貌将展现公众眼前,亦有236件故宫展品伴随“出宫”,当中大部分文物,如皇帝坐过的宝座、玉玺和书法均为真品。因现场将设不同印章,给市民盖印,因此市民借此可一尝皇帝以印章批改奏折的滋味。
北京故宫养心殿正关闭进行修缮,殿内文物、陈设的皇室用品首次“出宫”展出。而正装修的香港艺术馆,是次借用文化博物馆的场地举办“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以一比一的比例还原三个实景;由于实景只以半玻璃作围栏,换言之市民可在近乎“无遮掩”的情况下近距离欣赏“正殿明间”、“东暖阁”及“西暖阁”原貌,而毋须好像在故宫透过窗户远看;而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其牌匾、壁瓶和“学诗堂”青玉交龙纽印等真品亦一一面世。
各展品如下:
清代自雍正后,八位皇帝均在宫邸正寝养心殿接见大臣商议政事及居住,艺术馆长(虚白斋)司徒元杰指,养心殿虽非位于故宫中轴线上,但雍正迁入养心殿后,改变原有寝室功能“有如皇帝的home office(居家办公室)”。
进入香港的“养心殿”前,市民会先踏上50米的“皇道”,当中放置“铜雕龙纹边座玉壁插屏”复制品,司徒元杰解释,真品玉璧放于养心殿外,正对皇帝宝座,有面壁思过之意,惟嵌入式设计无法移动。而雍正时期,在养心殿正南方50米,特设军机房(后改称军机处),令养心殿成为权力中心。
至于皇帝接见大臣的“正殿明间”,其“中正仁和”牌匾由雍正亲笔书写,皇帝宝座后的“黄花梨木嵌御制诗屏风”,为乾隆手写以警醒平定叛乱后,国家进入安逸环境,也要保持警惕之心。展区设置的电脑屏幕,有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后,摄影师拍下的当时原貌。
“东暖阁”就模拟慈禧和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情景,正中间为迷你版宝座,而两则炕床的内垫亦完整保存至今。其后的影片区,则有声演慈禧与曾国藩的对话。“西暖阁”则为雍正勤政工作地方。
乾隆鉴赏书画的“三希堂”以真品陈列,有其御笔“三希堂”纸匾,墙上亦挂有各式壁瓶。司徒元杰表示,乾隆最爱的三件书法珍品,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伯远帖》,是次则以复制品展出。
现场亦设有皇帝批阅奏折时,以朱批代墨写的“知道了”,及其它印章,让市民一尝皇帝印上不同印章的滋味。司徒元杰指,展览斥资2,000万元,预料吸引十万人参观,又称相信观众近距离观赏展品,亦会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