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铜锣湾书店的日子》第三回 尊贵顾客觅心头好 心满意足回
本文由作家胡志伟(笔名“郑义”)撰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日记11:林荣基熟客来访
十一月廿日
有个客人因同情老林遭遇,前来买了两千多元书,他说两年前,老林在罗湖关口被查到一箱书,扣留过一次,以罚款结案。晚上电李波,他说此事听说过,这次拘押近月却难于理解。
日记12:内地客订书却被退回
十一月廿四日
八点有一群海员上门,为首的是万吨轮二副,沪人,他为寻找精装十册三千元的《胡适全集》走遍了各大书店,见这间小店有货十分高兴,坐下攀谈一个多小时后又选购了千多元文学名著。又来一位老人要买高伯雨的《听雨楼随笔》十册,忙完回家已经十点。
今日有多次长途电话,也有大陆客人上门追问,两个月前付款,至今未收到托寄的书刊。我告诉他们:“从香港寄书到大陆遗失率颇高,收到是侥幸,收不到是多数。本店书柜已堆满这类退书,若退书单姓名符合,你可以取走。”多数人问我:“是不是光没收就完事了,会不会有刑事责任。”
我答:“这我就没资格回答了。”我只知道,前年冬天我去深圳口岸邮局寄一本《琉球是中国的》给儿时同学,邮局职员说,部令境外、国外出版书刊一律不准收寄,不信可赴福田总局投诉。
晚上我电告李波,这类索赔顾客每天有几个,还有不少人要按旧例代寄书刊,怎么处理?他说:“现在店长是陈先生,你要听他的指示。交收那晚,他已指示,客人想委托寄书,邮费可以照收,收不到是他们的事!”我当时表示,我是第一线的员工,叫我往枪口上撞,当我傻瓜吗?陈先生愿意赚那冒风险的钱,让他自己去深圳寄吧!我是来帮老林看住那几千本书的,没有义务去做犯法的事。
日记13:大陆干部来购书
十一月廿六日
三个穿藏蓝色茄克的中年男子来店,其中不茍言笑者开单要买若干种敏感书。我捧出一摞,另二人称应呈交“领导”,奉之若神明。从手机通话知此三人住在怡东酒店。按大陆干部出差津贴规定,能住怡东者,应不低于正部级。那位“领导”目光炯炯横扫书架后略作笔记,吩咐两位随从擡书离开。今日来店的还有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威、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林和立。前者应港大邀请来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除机票食宿外,还获颁出席费万元,所以买书一掷千元毫无吝色。
日记14:诗人孟浪来支持
十一月廿八日
诗人孟浪来店巡视全部书架,见到独立笔会以及倾向出版社、溯源书社的诗文集全都摆在当眼位子,且文学、政治类别重复陈列,他笑逐颜开离去。通常这类书,在追求业绩的书店,是上不了架的,遑论一书几放。有个深圳青年要买亦舒小说,我从箱底找出五十多本,他心满意足下楼,说下个月要带一批朋友来淘书。
日记 15: 豪客买千元书不问折扣
十二月一日
每天有几批沪客上门,他乡遇故知,格外亲切, 计有上海九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座徐跃、香港国际投资总会副秘书长杨来万、苏州善耕斋古玩书画馆主杨善耕等。他们是真正爱书之人,买几千元书都不要求打折扣。我连日的营业额都逾万元,如果没有外行掣肘,估计两个月后可以转亏为盈。
傍晚英文书商麦先生上门送书,我顺便将分散摆放的《小王子》、《八十天环绕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世界文学名著的中、英文版集中陈列,以便中学生对照阅读与选购。于是,四种版本的《小王子》一天内沽清。
日记17:不念旧恶 以德报怨
十二月五日
徐增平又上门买下有关大陆政情的四十八本书,分装八个胶袋,两日内送去附近百德新街新宁大厦的大宅。那六种书不够数,我即电在长州度假的李波,他说,“著仓务员取书吧!顾客第一嘛!”那天仓务员休假,又要扰人清梦起身加班,既无加班费又倒贴的士车钱。我想,既然要帮助朋友渡过难关,也就不必斤斤计较了。我冒雨去柴湾仓库揹回廿多本书应了急。
贵客二度来访
我发觉徐老板对陈、邓二人态度严肃,对我却甚和气,听别人说我是职业作家,便问:为什么七十多岁要来卖书,站一天不累?邓小姐以其不流利的国语代答:“因为他爱书,爱书如命”。她答对了一半,我是怀著对友人林荣基、桂民海的人道关怀,抱著病躯,前去帮忙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桂民海同我未曾有过一饭、一茶之交,但毕竟是独立中文笔会366名会员之一,虽然天各一方,却也号称“会友”。
报料请致电或WhatsApp “01线报”: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