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Cam不设密码网上任睇 诊所、家居全球直播

撰文: 潘安奇
出版:更新:
该外国网站“直播”了全球多个国家的网络摄录机影像,并加以分类。(网页截图)

近日,有本港讨论区出现标题为“我系偷窥狂”的帖文。网友指出,有外国网站把全球逾万个WebCam(互联网摄录机)所拍摄的内容实时发布,引起不少网友讨论。有网民把影像截图,并附上该摄录镜头的连结予大家分享;更有网友追问有没有“真人骚”,有人回应指“点会冇”,又称曾经看见有人在WebCam前喂人奶。

分40类影片 包括“趣味”、“娱乐”、“猜测”

翻查资料,涉事网站把影像划分为40个类型,不同的地点包括沙滩、泳池、住宅、店舖、办公室及餐厅等,更附有形容词分类如“娱乐”(Entertainment)、“趣味”(Interesting)及“猜测”(Guess)。网站强调被公之于世的摄录机并非被“入侵”("hacked"),只是因为没有设定密码保护而被收集及公开,用户可自行通知网站管理员把影像移除。此外,网站亦在FAQ环节列出有关搜寻工具的连结,助网民寻找可“直播”的摄录机。

小童做功课影像任睇

本港有42个网络摄录机被网站“实时直播”。记者发现,多数的影像为办公室,职员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见,甚至看到其电脑屏幕展示的内容。此外,一间相信是医疗集团诊所的接待处也被摄录,多名市民出入及登记,并没有特别注意摄录机镜头,病人私隐恐被侵犯。更甚的是,市民家中的私人空间亦不能幸免,有小童被直击在房间中做功课及睡觉的情况,也有大宅客厅曝光,屋主、家佣甚至宠物的生活被“透视”得一清二楚。

影像清晰可见求诊病人的容貌,以及诊所的环境。(网上截图)
办公室职员的工作情况被全程直击,其电脑屏幕也被摄入镜头。(网上截图)

对于有诊所“被直播”,本身是医生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称,有关诊所应报警求助,因事件可能涉及网络罪案或跨境犯案。郭续表示,不论在诊所或其他地方,摄录机安装者均有责任做好网络保安措拖,以保障他人私隐。

关注病人权益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对于病人权益有没有因事件而受损,需视乎病人的病历、求诊过程及检查程序有否被公开,若只是在接待处与医生作普通会面,则难以作病人权益方面的考量,但病人与所有市民一样,其私隐应受尊重。

私隐专员:境外资料使用者不受其监管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发言人回应表示,《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私隐条例)是否适用,要视乎有关行为是否涉及收集个人资料,由于今次事件或涉海外网站,除非该网站的资料使用者能够在香港控制资料的收集、持有、处理或使用,或能够从香港行使该项控制,否则《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是没有域外法律效力的,故境外资料使用者不受其监管。

一般而言,安装摄录机以拍摄他人的影像,并储存摄录片,以用作识别有关人士的身分,便属于收集“个人资料”,受私隐条例的规管。不过,如果只是安装摄录机而没有开启,或只作实时监察而没有保留摄录片段,又或从拍摄的影像不能清楚看到个别人士的容貌,皆不算收集条例定义的“个人资料”。公署呼吁网络闭路电视的使用者,必须为其闭路电视设定一个特定及不常见的密码,以保障其自身利益及私隐。

专家:安装后即改密码 安全度大增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桥解释,网络摄录机使用无线方式把影像上传至网站伺服器,若保安措施不足,网民可以轻易使用小工具扫瞄网络上可能被浏览的摄录机;摄录机使用者如果没有设定密码,网民只需输入网络地址便可随意浏览影像,即使已设定密码,若密码为预设,有心人只需简单参考一下有关牌子的说明书也可能撞破。方保桥建议,使用者购买及安装摄录机后把密码更改为不易被撞破的组合,“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不会发生不用"hack"已能偷看他人摄录机影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