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商周文明展4.3起开放 展出逾150文物 有夏代“陶猪头盖”

撰文: 余月明
出版:更新:

由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协作,推出首个中国通史系列展览“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将于明日起(3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今(2日)举办开幕礼。展览将展出由河南博物院及省内十多家文博机构借出逾150件/套文物,巿民可免费入场参观。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部分展品

+17

展览明日(3日)起至7月8日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开放,免费入场。展览会展出由河南博物院及省内十多家文博机构借出逾150件/套文物,当中有33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约40 件/套首次离开河南省展出。透过展出夏、商、周三代珍贵文物,介绍河南省内重要的城址遗迹,及三代的政治、社会、礼制及文化面貌。

香港历史博物馆将会在展览期间安排配套活动,包括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音乐表演及分享。同时亦另设专家座谈会及专题讲座系列,带领公众探索河南商代考古的最新发现及青铜器的世界,均为免费入场,先到先得。

+4

古人审美理念注入陶猪头盖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今(2日)与传媒重点介绍亮点文物,其中“陶猪头盖”是夏代文物,以泥质灰陶制作,及以雕塑和刻划手法塑造,将盖顶部分塑造成猪头形状,五官细部惟妙惟肖,特别是把猪嘴置于盖项,张扬其雄壮之姿,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

张得水表示,猪有财富的意思,而古人在此时期制作陶瓷有审美理念,并将其理念注入在陶瓷当中;猪头盖出士于新砦遗址祭祀遗迹附近,不见使用及磨损痕迹,故推测为祭祀器具。他表示,猪头盖实用之余,亦是一件艺术作品。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介绍文物。(梁鹏威摄)

最高级别九鼎八簋九鬲完整摆出

春秋时期的“王子午”鼎亦值得观赏,“王子午”为春秋霸主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曾任楚国司马、令尹等重要职位。在其鼎身周园乐附着六条浮雕夔龙,咬着鼎的日治作探水状,极具动感,雳现楚幽青铜器的独有风格,同时鼎盖与鼎腹内均铸有铭文。

同样来自春秋时期的青钢礼器“九鼎八簋九鬲”,包括1组9件的蟠螭纹铜鼎、1组8件的窃曲纹铜簋及1组9件的夔龙纹铜鬲。张得水指今次可完整展示所有礼器相当难得,又解释九鼎八簋九鬲属天子级别配置,是周代最高级别的青铜礼器组合。

展览设不同互动措施 供小朋友了解历史文化

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伍志和表示,是次展览是弘扬办的其中一项重点项目,日后亦会有“中国通史系列”的项目陆续推出。他认为大家要了解中国文化,应先了解其历史作为切入点,展览就可以让大家有系统地认识中国历史发展。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展览及研究)许小梅提到,展览中有不同互动游戏及设施,包括安排予小朋友使用的文字板、多媒体节目以介绍青铜器制造等、“占卜”游戏了解甲骨文、QR code了解文物详细、与图书馆合作取得相关书藉、场外设教育阁,及为19件文物设有导赏语音资料等。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亦指,展览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及支持而成,展出了河南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参观者可通过文物,了解中原地区早期的地位。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开幕典礼中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魂。他又指,今年政府成立弘扬中华办公室,增强巿民文化知识及国家身份认同,而弘扬办的重点项目“中国通史系列”展览,望让广大巿民认识悠久的中国历史及文化脉络。

他又指,政务司司长会大力推动将成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凝聚政府上下力量,全方位升华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香港市民对国家、中华文化的认同。

马会董事龚杨恩慈亦表示,马会很荣幸可以支持这次展览,希望通过多件珍贵文物,及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影响力。她又指,马会多年来积极推动香港的艺术、文化及保育发展,并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次展览是香港特区政府“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的活动之一,希望能让市民探索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