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客不过夜? 旅游模式转变:从“爆买”到“深度游”体验
今年元旦凌晨大批内地旅客在除夕倒数烟花汇演过后,凌晨赶返内地,结果因交通及关口配套不足,而演变成一场风波。事件揭示近年愈来愈多内地旅客不过夜,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学生采访刊物《新报人》就此作出探讨,发现数据显示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旅发局数字,2023年通关后不过夜与过夜旅客之间的差距却收窄至接近五比五,反映过往以不过夜为主的内地旅客比例没有增加,但内地旅客消费力明显下降。
有旅游界人士指出,内地旅客开始追求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深度游”;有学者认为旅游模式转变反而有助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在香港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于怀旧,很多旅客都因喜爱香港的歌曲或电影而到访,但这些具香港文化特色的地方愈来愈少,政府要反思自身的价值,尽可能活化及保育旅客希望看到的东西,“而不是逐步找一些条例、政策搬走它们。”
《内地客旅游模式转变:从“爆买”到“深度游”体验》
今年元旦,大批即日来回的内地旅客在烟花汇演过后凌晨赶返内地,由于本港仅有皇岗口岸和港珠澳大桥通宵运作,导致不少旅客济留香港。事件引起社会讨论内地客旅游模式的转变,更有说法指近年愈来愈多内地旅客不过夜,然而数据显示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根据旅发局数字,疫情前2018年全年的内地旅客入境人次超过5,000萭,而复常后2023年全年内地旅客入境人次却只有不足3,000万,相差接近一半。不过夜旅客一直占内地旅客总数约六成,然而,2023年通关后不过夜与过夜旅客之间的差距却收窄至接近五比五,反映过往以不过夜为主的内地旅客比例没有增加,反而进一步下降。
然而数据显示,内地旅客消费力明显下降,传统购物景点风光不再,更有旅客一天消费不过百的情况出现。2023年全年内地不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只有1,383元,对比疫情前2018年全年的2,410元,大幅下降约43%;购物占总消费金额的比例亦由2018年的89%,下降至2023年的78%,反映内地不过夜旅客消费水平大不如前。
有旅游界人士指出,香港旅游业前景仍正面,虽然内地旅客难见昔日“爆买”现象,但他们开始追求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深度游”;有专家认为,旅游模式转变反而有助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文化景点地区带来收益。
旅游模式转为深度游 旅客称一天消费不过百
疫情复常后,内地游客不再倾向疯狂购物,而是开始享受香港独特的文化气息。来自广州的旅客冯海娜首次访港,她说此行主要目的是想散心,来港前已在小红书上寻找旅游攻略;她说不打算“大出血”购物,一天的消费额甚至不过百。冯海娜表示自己钟爱港产片,抵港后便动身前往油麻地警署和女人街,走过这些地方时能让她想起剧中片段;由于香港酒店价格偏贵,因此她选择在亲戚家中留宿。
冯海娜称赞香港交通方便,较适合短途旅行;她又认为本港一站式景点足够,旅客能在短时间内打卡更多特色景点。
线上购物兴起 削弱访港购物优势
另一位来自深圳的旅客陈小姐曾多次访港,一直都是即日来回。她说以前来港会花费上万元购买化妆品及手袋,但现在则以“穷游”或citywalk为主。陈小姐认为,消费模式转变是因为消费降级,而且现在香港购买名牌货性价比不高,“像Dior这种的价格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吸引力,然后过来一趟又很麻烦。”
同样来自深圳的旅客汤小姐年初二带著父母来港观赏烟花,她表示因跨境交通方便,活动结束后便会返深圳。汤小姐过往亦曾来港几次,认为传统的旅游景点对她已无吸引力。作为建筑业设计者的她钟爱来港参观本地建筑及艺术展览,如M+和土瓜湾牛棚艺术村。
有危便有机 旅游模式转变毋须太悲观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梁尧忠认为,内地旅客消费下降,其背后转变的原因在于内地经济受疫情影响,再加上内地游客在疫情时已建立网购习惯,因此来港旅游时会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汤小姐则表示,内地网购平台如天猫国际等,货品价格较便宜,也有正品保证,因此不需要特意来港购物。此外,她也认为目前内地经济大环境不佳,影响旅客的消费意欲。
“他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看景点,特别是文化或背后的故事。”梁尧忠表示,当旅客消费预算减少时,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打卡景点,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梁尧忠又指出,经济环境导致消费力大降,会令旅客更倾向选择到深圳或大湾区等住宿较便宜的地方留夜。
梁尧忠又指,业界对内地游客的消费期望很高,转变难免会打击他们的期望值,但梁尧忠认为,如果业界能够及早察觉问题,便能在旅游业转型上作相应的改变,例如开放更多深度游路线,令游客更愿意花时间留港参观景点。他表示,旅游模式转变有利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若过分著重在销售奢侈品方面的话,“很容易被其他地方取代。”
业界建议政府加强文化保育 推动特色文化景点
梁尧忠认为,政府过往举办的活动如“你好香港”、“夜缤纷”等,主要针对本地消费者而非内地旅客;虽然活动能鼓励本地居民夜间出行消费,为香港创造一个热闹氛围,却未能直接触及目标旅客群体。
另外,梁尧忠认为,现在香港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于怀旧,很多旅客都因喜爱香港的歌曲或电影而到访,反映香港最大的价值在于以往的电影文化和艺术发展。但这些具香港文化特色的地方愈来愈少,梁尧忠提醒政府,要反思自身的价值,尽可能活化及保育旅客希望看到的东西,“而不是逐步找一些条例、政策搬走它们。”
“政府的市场触觉一定不及我们业界、商界及客人转变得快。”崔定邦表示,政府的角色是协调和倡导者,在计划吸引内地旅客来港的措施时,只需提供一些硬件和旅游基建,例如足够的文化场地,已经足够为商界打造良好的经营空间,具体的旅游产品创新和营销,则应交由商界主导。
崔定邦又指,现在旅客出行经验增加,能够自设行程路线,不用依靠他人,政府和业界因此较难掌握其行程。崔建议政府可以更积极用内地社交媒体“介绍一些另类的,或者是我们想推广的路线”,而非再宣传网上已有的景点。
旅客冯海娜则建议政府可以利用内地人常用的社交媒体如抖音、小红书或微博,去宣传香港的特色文化景点。
记者:刘昉晴、冯蔼怡
编辑:伍思平
指导老师:陈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