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筛查42万人参与 2900人确诊 医生:大便或藏隐血需化验

撰文: 梁祖儿
出版:更新:

3月是“大肠癌关注月”,大肠癌在2021年已成香港癌症新例中的第二位,对香港公共卫生构成威胁。自2020年开始普及的“大肠癌筛查计划”,由政府资助合资格50至75岁没有病征人士,到私家诊所做大肠癌筛检,截至上年底,已有42万人完成检查,有2,900人发现患大肠癌,当中六成属早期,经计划及早检查可大大提升癌症存活率。

有医生指出,不少大肠癌病者病发初期并没有任何病征,很多时“肉眼系见唔到大便入面嘅血”,市民不要以为眼见不到大便有血,就等于无事,呼吁合资格人士参与筛查。

大肠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在2021年新增病例5,899宗,占该年全部癌症新例约15%,仅次于肺癌成香港第二多新患癌症。大肠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接近96%,但到第四期便只有约9%,愈迟发现存活率便递减,早发现的存活率对比起其他癌症可谓高,因此,在大肠癌好发年龄50至75岁,及早进行大肠癌筛查计划是防治的最佳方法。

全港1,940间私营诊所提供大便免疫化学测试

卫生署在2020年全面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政府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症状的香港居民,在私家医疗机构接受检查。截至上年底,已有1,040个基层医生,在全港1,940间私营诊所,为合资格人士提供大便免疫化学测试,而大肠镜的医生则有240名,分布在十八区的770间诊所为市民照肠镜。

医生:肉眼见唔到大便入面嘅血 勿以为无血就无事

卫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主任何家慧指出,大肠癌的确有一些症状可以观察,如大便带血或大便习惯改变、无故体重骤然下降等,但有不少大肠癌病者病发初期并没有任何病征出现,很多时“肉眼系见唔到大便入面嘅血”,因为血丝可以好微少;所以市民不要以为眼见不到大便有血,就等于无事,经由大便免疫化学测试才可测出大便中的隐血。

她呼吁合资格50至75岁香港居民,尽早预约参与计划的基层医生,进行第一层的大便隐血测试,过程十分简单,只需回家用医生提供的大便测试棒,沾取少部分大便,然后放回测试样液中,将测试包整个投进遍布十八区的36个样本收集站中的其中一个,便可等约1至2星期,经由电邮或电话讯息收取报告结果。

大便带血呈阳性8星期内可预约免费大肠镜

如报告结果大便带血呈阳性,便需到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预约,接受大肠镜检查,仔细检查肠道有否瘜肉,如有,会在检查同时切除。计划的医生承诺,在预约后8星期内即可进行检查,何家慧指,有95%人士都在8星期内完成大肠镜检查,剩余少数人士则自行要求延迟检查,因未做好心理准备、其他准备等。

暂未有计划调整合资格年龄

她亦强调,整个大肠癌筛查计划中,市民毋须先付任何金钱来做检查,因大便检测的280元会由政府直接付款给医生,只有少于一成的医生会收取额外费用;而政府亦会资助大肠镜检查的费用7,800元(没有切除瘜肉的费用)和8,500(有切除瘜肉的费用),当中只有少于三成的医生会收取额外费用,惟上限是1,000元;会收取费用的医生会详列在大肠癌筛查计划的官方网页。

何家慧表示,截至上年底,已有逾42万名合资格人士参与政府资助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当中有近6.44万人(约16%)的大便结果是阳性,而在这些阳性样本当中,有3.3万人发现瘜肉,2,900人验出大肠癌,这些确诊的大肠癌有近六成是早期,可尽快发现并治疗,以提升存活率。

她认为,计划到现在的成效理想,据2019年香港癌症策略的讨论会议,当时在2014/15年度,只有28%的50至75岁没有病征人士曾做大肠癌筛检,他们希望在2025年,会有三成合资格人士已接受筛查;在2020至22年度,政府普及大肠癌筛查后,已有四成合资格人士接受检查,已达当时目标,与周边国家如南韩、澳大利亚等数字相若。而在参考外国情况后,暂未有计划调整合资格年龄。她期望,在除了持之以恒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外,市民亦可多注意自己的健康,如多做运动、少吃加工肉类等,以维持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