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聚焦科技及土地发展ㅤ行动纲领减少提及生态
【施政报告2023】政府近日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2023》,有环团关注今次在保育的著墨较以往少,政府回应指有关湿地研究现正进行,并以提升生境质素和生物多样性作为保育策略,不应只著眼于保育面积。与2021年《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比较,今次减少提及最多的字眼包括“发展”、“生态”、“湿地”等,即看两份文件字词比较和过往环团就北都生态的研究结果!
北部都会区于2021年由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重点发展北部新市镇,并加强与内地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近日公布的《行动纲领》落实多项用地计划和创科发展方向,其中被提及最多次的字词包括“发展”、“科技”、“土地”、“产业”、“创科”等。
北部都会区覆盖不少乡郊范围,2021年3.4万字的《发展策略》提及要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都会,被提及最多次的字词是“发展”、“香港”、“生态”、“深圳”和“湿地”。
比较两份报告,今次《行动纲领》有2.7万字,提及“工程”和“科技”的次数增加最多,分别多提49和47次,而减少提及最多的字词是“发展”、“生态”和“湿地”,减少80至140次。
今次提出落实兴建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就未提及的南生围和蚝壳围湿地,环境及生态局长谢展寰10月28日在记者会表示,渔护署现正进行湿地保育公园的研究,强调“绝对唔会走数”,最快明年上半年公布结果。另外在自然保育方面,当区表示会更新及落实《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
北都生物多样性研究ㅤ录66种特别保育价值鸟类
根据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9月份公布的报告,于拟议北部都会区9个选定农田进行一年生物多样性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北都地区为丰富多样生物的栖息地,研究员记录到154种鸟类,占全港纪录的约27%,当中有66种属具特别保育价值物种。
同时,研究亦记录到82种蝴蝶和37种蜻蜓,其中仅在周田—李屋就记录到59种蝴蝶,占全港24%。而两栖物动和爬行动物则各录得11种,当中各有1种属具特别保育价值物种。
9个农田中,37公顷的沙岭湿地综合生态价值最高,得分达8分,其鸟类物种丰富度亦排第一,有39种具特别保育价值物种。其次是周田—李屋和大埔田—山鸡笏,得分达7分或以上,分别录得39种和31种具特别保育价值的物种。
报告指,北都许多农田地区具丰富的野生动物群落,促相关持分者优先考虑保护农田,并即采取保育行动,包括制定全面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加强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