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投票率大跌 建制得票较上届增近30万尽归民建联
改制后首届立法会选举结果出炉,今届地区直选投票率仅30.2%成焦点,建制派几乎包揽20个直选议席。不过,统计2016和最新一次选举建制派得票,发现建制派总得票数不跌反升近30万票,新增票数几乎尽归民建联。至于新民党则在港岛东失票,相信与该党候选人廖添诚知名度不足有关。
改制后首届立法会选举,直选投票率跌至30.2%,投票选民仅约132万人,较2016年少88.5万人。尽管投票率下跌,不过建制派得票不跌反升,于直选中得票由上届约87.1万票,增至今届115.3万票,催谷多28.3万票,反映2019年社会事件后建制吸票及动员能力增强。
选举改制后,直选5区改划为10区,“01研数所”按2016年各小选区的投票结果,计算出建制派于新划界下的得票,再比较建制2021年于10区分别得票。结果发现,建制于九龙中、新界东北及新界西北得票均能增加逾4万票,这三区中均有上任立法会议员竞逐:当选九龙中的李慧琼及新界西北的周浩鼎都是上届超级区议会议员,陈克勤则是上届新界东议员。
前超区、直选议员竞逐连任有优势
由于各区选民均见增加,为更准确比较,记者进一步比较各区建制得票占当区选民人数比例,即“催票率”的变化,发现新界东南及新界北两区的催票率分别下跌2.37个百分点及2.64个百分点。胜出新界东南的有民建联中新代、前沙田区议员李世荣,以及专业动力方国珊接班人林素蔚。而于新界北当选有由前区议员(一)界别转跑道的刘国勋,以及来自新建制政团“香港新方向”的张欣宇,知名度或未及其他连任议员,吸票力较弱。
政党表现方面,直选十区均取一席的民建联,较上届多取三席;于全港共获68万票,较上届的31.9万票增加接近32万张选票,平均每区较上届多吸纳约3万票,其中于九龙中及新界西北的得票都能较上届增加逾6万张,而于其他由新人出选的选区,如梁熙出选的港岛东及陈学锋出战的港岛西,二人分别需面对元老级建制人马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及新民党叶刘淑仪,未能争取更多票源。
新民党港岛东失票源
新民党于港岛一直有优势,包括叶刘淑仪坐拥部分湾仔及东区中产小选区票仓。比较两次选举,新民党于港岛多取约1.4万票,惟票源多集中于叶刘淑仪出选的港岛西,而党友廖添诚于港岛东遇上吴秋北及梁熙,票源被分薄。具体比较,廖于港岛东40小选区中,25区得票率较2016年下跌,平均跌约4.11百分点,中高收入选区柏架山、维园得票率下跌尤其明显。
至于在深耕西贡多年的专业动力,数度参选立法会的方国珊退下火线,改为支持党友林素蔚出选。林素蔚首度出战即以38,214票顺利当选,比较二人于新界东南得票数字,林素蔚较上届方国珊多吸逾1.6万票,显示多个地区桩脚动员能力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