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盘点地产商土地储备 拥千公顷农地相当于整个黄大仙

撰文: 林奥莉
出版:更新:

施政报告将于周三(6日)发表,土地及房屋政策是其中一个重点关注项目。消息指政府将有一系列大动作,包括释放新界北河套区部分湿地、拟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转售门槛,大大提高与发展商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开发新界农地的潜力;并会利用绿化地段建屋。到底以上政策对哪个地产商较有利?

先看香港现时土地用途分布▼▼▼

根据规划署数字,全港有79平方公里是住宅用地,其中21.5%属公营房屋,34%是私人住宅。2018年“土地大辩论”时,政府于《香港2030+》未来规划表示,未来30年将面对逾1200公顷的土地短缺,各界不少评论指此估算尚未考虑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人口老化引致长远医疗需求、经济发展等的问题,相信实际土地需求更高。

由于各发展商的土地储备统计及披露方法不同,或包括已落成、发展中或待发展的楼面面积,详细数字以下表为准:

到底这各地产商手上土地储备实际面积有几多?单计农地,各大地产商手持的农地面积达1亿平方呎,即1003公顷,相等于1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时本港住宅用地近八分一,面积稍超过黄大仙区(9.3平方公里)。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现时分别有21条公共屋邨及23个居屋或绿置居屋苑等,以及其他私人屋苑或楼宇,根据2020年统计处数字,黄大仙区人口为41.4万,占全港人口5.6%。

若与现有公共屋邨比较,以元朗洪水桥洪福邨为例,洪福邨有9座楼高16至24层大厦、一座商场以及逾1000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和休闲设施等,1000公顷农地相等于156个洪福邨面积,合计约76万个单位。

此外,1000公顷亦相当于政府“明日大屿”计划中交椅洲人工岛的填海面积,工程造价超过6000亿,发展局估计可供应15万至26万个单位。

另一方面,各大地产商同时在内地及海外有不少土地及投资项目,其中以长实及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