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料破纪录成史上成本最贵奥运 超支一倍竟未算最劲?

撰文: 数因斯坦
出版:更新:

因疫情延后一年的东京奥运即将开幕,不过大部分赛事将闭门作赛,料损失800多亿日圆(约60亿港元)门票收入。
事实上,奥运超支已成常态,今届亦至少超支一倍;早年更有奥运超支七倍,主办城市要分30年还债,即使有转播、赞助、门票等收入,与开支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东京奥组委去年底曾估计举办奥运总开支是154亿美元,包括因延期而增加的28亿美元,而最新的闭门作赛决定,亦令当地损失800多亿日圆(约7.25亿美元)门票收入。根据牛津大学研究,2012年的伦敦奥运是历届最“烧钱”的一届夏季奥运会,单计运动相关成本,已耗费150亿美元,东京奥运或会打破此纪录。

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运动相关成本约46亿美元,而连同其他设施等在内的整体成本或达131亿美元,为当时本已衰退的当地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每场赛事平均成本▼▼▼

超支方面,研究显示,1960年后的奥运平均超支172%,最夸张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运动相关成本达61亿美元,超支逾七倍,负债要30年才还清。

不少城市都争相申办奥运,除了“光环”外,亦看中奥运的经济效益。但国际奥运会资料显示,奥运收入中占大部分的转播费及全球赞助,主要流向国际奥委会(注:全球赞助按四年计,当中约半数分予期内两次奥运的奥组委)。

而负责筹办比赛的主办国奥组委,主要收入来源就有国内赞助、门票及冠名赞助,不过这些收入不但较转播费及全球赞助低,更远较营办奥运的开支少。例如2016年巴西奥运,该届里约奥组委收入约13亿美元,约占整体开支的十分一。

近数十年赚钱的奥运会不多,1984年洛杉矶奥运是少数之一。学者指“赚到钱”原因是当年主要使用现有场地,减少兴建场馆的花费,同时转播收入急升,最终达致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