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非牟利机构女领袖齐为女生打气 分享疫下如何调节心态

撰文: 廖溢康
出版:更新:

今日是三八妇女节,女性权益近年备受关注,虽然现代社会不少国家及地区,女性可享有的权利已大致与男性无异。不过在职场上,不少人仍然抱有男性工作能力较高、女性因感情用事容易作错误决定、需要花时间照顾家庭不能全力拚搏等观念,以致女性在升迁上遇到困难,而事实上,根据其他机构过往的调查,当上管理层的男性比例亦较多。女性该如何看待不同的社会标签?双职女性又如何调节心态,在工作及家庭中取得平衡?这场世纪疫情又有没有为她们带来改变?透过以下四位本地非牟利机构女性领袖的分享,了解她们如何面对困难、调节心态,在“疫”境中自强。

李淑慧拒被贴上标签 获家人支持当非典型母亲

>>>>按此捐助 香港善导会|协助更生人士 重投社会

有人认为女性容易感情用事,对数字亦不敏感,以致可能出现错误判断。香港善导会总干事李淑慧(Anthea),就用行动打破这个想法。

中学就读女校的Anthea,从小就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搬搬擡擡都一手包办。她毕业后担任社工,接触到社会不同阶层,令她意识到不少人都对女性有既定标签,例如做事不理性等,为了不让其他人向她贴上标签,她时刻都提醒自己做事要有目标,不能单凭感觉。

面对疫情,Anthea亦迅速应变,早在一月中已安排员工在家工作。工作模式的改变,令她反思在办公室工作的必要,并积极考虑之后更弹性处理员工在家工作,让员工在家庭及工作更能取得平衡。

工作以外,Anthea坦言自己是非典型的妈妈,在小孩出生及升小学时,Anthea正值“搏杀期”,没有时间全职照顾小孩。在有限的时间下,Anthea选择了跟小孩沟通、游玩,并将她不擅长的烹饪及家务的工作交给女佣。幸得家人及儿子理解,Anthea可以无束缚地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之余,儿子亦为妈妈感到骄傲。她寄语双职妇女要找到自己在家庭上的角色,要接纳及忠于自己。

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
李淑慧(香港善导会总干事)

廖珮珊助女性打破传统框架 找回生活自主权

>>>>按此捐助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妇女紧急援助基金

不少人仍抱持“男主外、女主内”这个传统观念,认为女性要负起打理家务、照顾丈夫、小孩等责任。部分女性,尤其基层妇女,面对家庭压力下,只好忍痛放弃事业。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总干事廖珮珊(Sisi)表示,工作上接触到不同女性,发现很多女性都是实干形,会默默做事,承受的压力很大,亦不愿与人分享。她希望这种观念可以改变,“其实每位家庭成员应互相分担照顾的责任,不应再存有‘女性是当然的照顾者’这固有的思想。”

除了默默担起家庭责任外,Sisi 指不少女性在面对婚姻失败时,都将责任归咎自己,甚至影响生活。她寄语女性应该走自己想走的路,找回为生活的自主权,不要带着别人的目光生活。

在疫情下,妇女在兼顾家庭及工作时或会遇上困难,Sisi 的心得是每天都要预留一点“Me Time”,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放空自己,聆听自己的想法。她又引用著名小说家 Virginia Woolf 的名言 “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一个女人想潜心创作,必须有钱,还有一个属自己的房间。),鼓励女性应为自己留有空间去追求喜爱的事情,让生命更圆满。

每天都要预留一点“Me Time”,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廖珮珊(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总干事)

梁惠玲为照顾家庭女性打气 吁遇困难须求助

照顾小孩不容易,尤其照顾有特别需要的孩子,就要付出更大心血。协康会一直致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小孩的家庭,该会行政总裁梁惠玲(Rachel)表示,旗下的家长资源中心有九成的照顾者都是女性,她们付出很多、很辛劳,压力亦很大,却普遍不受重视,社会上没有太多人认同她们的付出,希望透过家庭及同路人支援,为这班母亲打打气,“肯定她们为家庭作出的贡献,同时对促进家庭和谐都有正面帮助。”

近日疫情肆虐,Rachel作为领导,除了要确保机构能够继续运作,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亦需要制订谨慎的防疫措施,保障逾千个同事的健康。不幸地,最近也有不少同事相继染疫,以致人手紧张。Rachel形容目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艰巨,既要继续处理恒常的工作,又要因应不同突发状况而作出迅速决定和制定对策。

同时亦是妈妈的Rachel,兼顾工作和家庭有自己一套抗压方法,“如果感觉到很大压力,会深呼吸和做伸展运动,以即时舒缓压力。有时压力大得透不过气,亦会提醒自己要停一停,跟家人及身边同事分享,找人帮忙分担。”Rachel也特别想向为照顾家庭的女性打气,感谢她们的默默付出,鼓励他们如果遇到困难或感到劳累,最重要是寻求协助。

无论工作及家庭,我相信最重要还是按事情的缓急轻重去处理,时间管理得好,才不会慌张。
梁惠玲(协康会行政总裁)

遇困难正面面对 谢婉仪:冇嘢做唔到嘅

>>>>按此捐助 阿棍屋|筹募狗舍租金及医疗费用

面对宠物离世,有人或会久久未能走出伤痛,终日以泪洗面,狗只暂托中心阿棍屋的创办人谢婉仪(Ivy)却选择将悲伤化为力量,以其爱犬“阿棍”的名义,帮助更多毛孩。Ivy 本是幼稚园的助教,2015年底爱犬因病离世,燃起救助年老毛孩的一团火,毅然辞去稳定的助教一职。翌年成立阿棍屋,希望帮助无家可归的“浪浪”寻家,亦为老弱伤病的毛孩善终。

除了关注毛孩,作为女性,Ivy 对社会看待标签部分女性为“拜金”等亦有自己的看法,“香港的而且确是一个物质社会,但同时香港女性亦是东方女性的一个标签,内外兼备。在现今的社会上,香港女性的地位及责任都重大。”无疑,标签亦可以是正面的,最关键的从来是自己的心态。贴上正面标签,亦能为自己带来一点正能量。

每当遇到困难,Ivy 亦选择正面面对,凡事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让人觉得有能力做到,才可以感染其他人,更有说服力。”以受第五波疫情影响为例,团体义工及领养日等活动都需要取消,不过“山不转路转”,Ivy 改用网上开讲座及教授工作坊,继续向公众宣扬善待动物的理念。

每个人心入边都会有一粒种子,呢一粒种子到最后都会开花结果。好好将自己发光发亮,照亮每个生命。
谢婉仪(阿棍屋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