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s陷阱】网上交友安全守则︰约会前先向朋友交代地点时间

撰文: 伍进权
出版:更新:
使用网上社交程式,物识新对像时,不忘提高警觉,做足安全措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史密夫与史密妻》剧照)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一名26岁墨西哥籍女生Emmanuel Delani Valdez Bocanegra借Tinder约会陌生男子,最后却因拒绝进行性爱而惨遭毒手。但社交程式大行其道,在寻觅关系之际,怎样才能确保自身安全?

近四、五年来,开始流行使用Tinder(社交应用程式),助人突破现实生活圈子的限制。只要登记帐户,上载相片,填写个人资料,验证Facebook,浏览人头相片,就能挑选约会对像,原理跟网上交友如出一辙。个中分别,仅在于社交程式帐户能对应个别用户Facebook,方便用家查证对方个人资料,但却不能完全保障安全。

因此,以下4个安全功夫要做足,避过致命的网上约会。

1. 核对对方背景 资讯是否名符其实?

投放感情之前,事必善用互联网及各类社交软件,查明对像身份,核对资料。(Getty Images)

纵使Tinder跟其他社交应用程式一样,附设筛选器协助挑选对像,但却未能筛走虚假帐户资讯,让人轻易成功隐瞒真实个人资料。所以在发展关系前,就应预先了解对方个人背境,查看Facebook以外的网上资料:包括Instagram及LinkedIn等等。如此同时,若要查看对像有否“借用”他人相片时,就可使用Google Image搜寻同类相片的功能,核对相片出处,查明身份。

在清楚掌握对像的来历和意图前,避免个人电话号码、住址及私密影像等等资料,免得留下把柄,让心怀不轨的人有机可乘。

2. 先约见后发展 别被感情冲昏头脑

初次约会,先与朋友共同赴约,或者预先跟朋友“备案”,分享对像背境资料,在限定时间内保持联络,留有照应。(Getty Images)

不管对发展关系有多热切的渴求,别在初相识阶段就冲昏头脑。先约见,后发展,才是安全又稳妥的发展模式。为什么?因为单凭文字、相片或语音交流,资讯都经过重重过滤,令人摸不著对方真实的感情状况、意图和动机,容易被人蒙在鼓里,错付感情之余,又浪费时间,错失寻觅姻缘的良机。

因此,在双方同意深化关系前,就应该及早安排约会,于公众场合见面,携同好友作伴,跳出社交程式的限制,亲身了解对象,观察他在现实中待人接物的态度、个性、习惯或生活模式,从而判断对方是否“对办”,再去考量会否继续推演关系。于往后的约会,亦可以事先跟朋友交待约会时间、日期和地点,说明会在指定时间内跟朋友报平安,保障个人安全。

3. 留意对方有否身怀恶习 相信直觉

做过以上功夫,仍对对像存有怀疑时,就应尽早中断来往。如在约会期间,发现对像身怀恶习的话,亦应及早淡出,免受伤害。(Getty Images)

回顾近年来的“桃色”惨案,犯案人士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身怀恶习,例如吸毒、酗酒或长期被受严重情绪问题困扰,犯案时通常神智不清,寻欢不果,引发“桃色”悲剧。而涉及金钱诈骗的案件之中,犯人大多利用受害者的感情,同时掌握受害者个人资料,不断鼓诈勒索。

故此,在传阅私人相片或透露个人资料前,就应多花时间审视对像,从而衡量对方是否值得信任。若然在相识阶段,发现对方拥有以上恶习,或不时谈及金钱利益的话,就应尽快淡出关系,中断联络。

4. 适时应变 安全至上

面对突发情况,要学懂冷静沉著,免得刺激侵犯者的情绪,同时耳听八方,随机应变。(Getty Images)

应付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就要学懂危机处理技巧,以防万一。简单来说,避免与初相识的对像共处一室,只选择人多的公众场合约会,就能轻易避过“桃色”危机。

但若然在无人之处被侵犯,大声呼叫可能无助寻求协助,更可能会触动侵犯者的神经,刺激他作进一步威胁或侵犯。故此,面对以上情况,便要观察侵犯者的情绪和反应,随机应变,尽快找机会逃脱。

(资料来源:One How to、Entice Me和 Daily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