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影片】周家怡哭了:我完全感受到玛嘉烈的痛
与周家怡见面之前,我承认,从未认真看过她担正的戏。倒是那11年在TVB浮浮沉沉的日子,我对这位老是出现在女主角旁边、或常常饰演医院一角的护士有点印象。毕竟主角看厌了,看旁边花花草草的乐趣更大一些。在演艺圈里出现过又默默地消失的名字多到数不清,路人甲终于熬出头来,当然是大众都求之不得的故事。从《导火新闻线》到《大卫与玛嘉烈系列》,我们渴望听到这位女主角多年来挣扎向上的故事。谁知访问一个接一个,从她口中听到的都是:“从来没想这么多,只懂做好眼前的工作。”如果人人都可以是玛嘉烈,最难演的角色,也许是周家怡。
造型:Adele Leung
摄影:UN Workshop, Adele Leung
化妆:Aster Phang
发型:Vincent Yeung@Salon Osmosis
现场协力:Fion Lee
周家怡系……公主?
拍摄当日滂沱大雨,天空一副要掉下来的样子。早上10时准时到达影棚的周家怡却是一身清爽,顶着那头在香港女明星身上少见的利落短发。在梳装镜前坐下,马上掏出了随身喇叭,影棚接着充斥着Andrea Bocelli 的《Love in Portofino》。“你到哪里都会自备音乐?”我好奇问道。“是啊,我实在太喜欢听歌了。那阵子在演什么角色都会影响我听什么音乐。这刻钟可以是Bossa Nova,下一秒可以是heavy metal。”接着她又随随回到手中的《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里去。
妆发的过程没有低头玩手机,周家怡可能是芸芸艺人中的异数。营造自我空间,她选择了用音乐与书,还有跑步。“一直都有跑步的习惯,而且喜欢自己一个人跑。不太忙的时候我会特地驾车到南湾那头跑。我觉得跑步不只是运动身体,也是一种感观享受。平日你很难会静下来去细心留意那棵树、那朵花,跑步时却是打开了这些感观,其实香港也有很美丽的大自然。”
予人印象爽朗好动的她,小时候在家中扮演的竟是乖乖女的公主。“小时候很喜欢一个uncle,他的生活十分受西方文化影响,在我眼里看起来当然又fancy又优雅。而他很喜欢别人安静,我两个哥哥却都是很嘈吵的人,于是小时我就学着公主的仪态,读书要品学兼优,举手投足都要文雅优美。”谁知到了中学时期就变了“甩绳马骝”,10来岁时因为崇拜郭富城而开始学跳舞,唱歌演戏运动,躲在家中一角看书弹琴的公主突然变了一个过动儿。“说起来也奇怪,到现在我也不太知道自己所谓‘真正’的个性是什么,好像到了不同阶段,遇上不同的人和事,就有不一样的面向。”
也许这才叫做骨子里的演员吧?
周家怡系……小红
当过一阵子的舞蹈员,后来更考进了艺员训练班,似乎从一开始就决心要往演艺方向发展?“其实真的从来没有细心计划过自己的路要怎么走,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际遇吧。在某个时间点遇上一些人,一些机会;当时的我没有想太多就一头裁了进去,机会来了就试,大概只是想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吧。”
在担正之前,大概没有人会把周家怡归类为演技派;其实,一开始演戏在她心目中也离不开个“趣”字。“最初接触演戏时也只是纯粹觉得‘几好玩吖’,工作上没什么特定的框框,又可以常常与不同的人交流,而且不是什么体力活,讲几句对白就赚到钱了,似乎也是个不错的行业。后来做了四五年,认识了阿戚(监制戚其义)他们,才第一次接触一些关於戏剧的讨论,发现演戏其实包含了许多学问,也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里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对演戏的兴趣也愈来愈浓厚,开始想学更多、知更多。”
起头总是难的,演艺新丁从路人甲开始也是无可厚非。只是从“妓女A”到“小红”,这段路一走走了11年。放弃,也是人之常情吧?“在TVB那段时间,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失落过的,反而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可能我天生就不是想太多的人,每次收到剧本,只会看到自己的部分,想想怎样可以让即使没有名字的角色,都变得更有血有肉一些。我喜欢将正面的东西放大,看见‘这次的角色终于有名字啦’、‘这次又有更多戏分啦’就已经很开心。也许我是个很容易开心、满足的人吧?那段日子很充实,没有空闲去想其他事情。”
这种平常心,在娱乐圈打滚的人来说,大概都很难以置信。“我很庆幸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入行时从来没有‘我要做大明星’这种想法。当然目标是要有的,但对我来说这些年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每次接到角色,如何去令自己比之前做得更好。这样下来,其实就不太会去想些远在天边的事,单是面前的工作已经够我忙了。”
有没有想过其实那位妓女A,才是最专心演戏的人?
周家怡系……玛嘉烈
第一个让她出尽力演的角色,是《火舞黄沙》中的兔唇女孩茅小琴。“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在剧本以外,发掘更多关于角色的内在与故事。开拍前一段时间,我开始代入茅小琴的角色去写日记—像这么一个内敛的人,她的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她会如何观察这个世界?面对喜欢的人她会怎么做?要如何表达自己?在那几个月,我建构了一个镜头看不见、属于茅小琴的世界。”
但说到人生第一次,怎少得《导火新闻线》的方凝。“知道自己是女主角,当然是又惊喜又兴奋。但当初面对方凝这个角色,其实经过了不少挣扎。我记得开拍的第一个星期,演得特别不顺心,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做来做去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当时我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做了十几年戏,怎么突然变得手足无措?”结果,其实是菩提本无树。“也许是第一次当女主角,觉得一定要演得更出力才能驾驭这个角色,演出时为自己设了很多规范与方法,结果却是弄巧反拙。最后我决定豁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方凝的确叫许多人眼前一亮,观众看着荧光幕困惑地问:“呢个女仔好熟口面㖞!”被卡在旧有印象与重新认识之间,玛嘉烈出现了。“无论戏分多与少,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角色都很重要。我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多元而复杂的,没有一个角色的性格是自己完全没有,只是轻与重、多与少的问题。也因为这些角色,令我把隐藏在内心、从未被发现的感觉发掘出来,让我可以感受角色所感受到的。我记得拍《绿豆》时的一场戏,大卫回到家发现玛嘉烈已经离开了;拍摄时我躲在厨房的一个角落,听见大卫(林保怡)进门的脚步、感受到他的呼吸……我马上哭不成声。当时的我又是周家怡,又是玛嘉烈,完完全全感受到当下的痛。这些年下来,似乎所有角色都成为了周家怡的一部分。”
音乐刚好放完,周家怡红了眼眶,掉下了几滴眼泪。有那么一分钟,我面前的,其实是玛嘉烈。
周家怡系……
说什么角色都想做想试的周家怡,笑言有时最难演的,是自己。“戏演完了,就要抽离角色,有时会觉得有点徬徨—进入角色有许多种方法,做自己有时比做别人更难。有时候想,快点有下个角色出现吧,那就可以逃避这个问题了。”
周家怡说,面对赞赏与肯定,仍然会以平常心看待工作;把要求永远放在自己的演出上。完成了妆发,换上另一套衣服,站到镜头下。镁光灯亮着之前,我们只看到一道模糊的剪影,猜度着镜头下的她演绎的是什么角色。突然想起,只叫得出角色名字,其实是对演员的最高赞许。
Word game with 周家怡
#演戏
“发掘自己未知的一面。”
#爱情“可遇不可求,说到底都是缘分。”
#女主角“现在是了!希望继续当下去。”
#梦想“希望可以和Tom Hanks拍戏!”
#快乐“发自内心,不是外在的东西。”
#香港“美好将来。只要大家相信,就一定能够拥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