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的世界】摄影师“P掉”手机:我们连上网络却彼此失联
不怕出卖年龄,笔者中学时候,智能电话还未普及,有一部“彩芒”电话已十分幸福,而少女们最钟爱的还是日本品牌的折叠式手机,“已读不回”往往是因为二人并非“同台”。
那时的电话,能播放音乐、拍照已十分厉害,但生活还是一样的过;然而,这数年发展得飞快,甚么都在“弹指之间”,而笔者都快要忘了,要是没有电话,是如何活的。那是便利,还是沉沦?
美国摄影师Eric Pickersgill就拍下一辑照片,名叫《Removed》,摄下城市百态,继而他们同意下,拿掉他们手中的电话再影一张,像把手机“P掉”了一样,效果有趣、发人深省。手中甚么都没有的我们,到底是在做甚么呢?
当我们连上网络时,却跟彼此失联了。
一天,Eric Pickersgill在纽约的一所咖啡店内,看到一个情景:“有一家人坐在的旁边,但他们却完全没有交流。”由那天开始,他便开始把这些感觉写下来:“没有谈话,父亲与两个女儿都有掏出自己的电话,而妈妈,不知是没有还是没有拿出来。她望着窗外,难过又孤独,在最亲近的家人旁边。父亲则时不时擡起头来,分享他在网上看到的。”
由此便启发他摄下城市百态,却是“没有电话”的版本:
另一种肢体语言:我很忙,别来烦我。
Eric认为,“一机在手”犹如另类的肢体语言,警告别人:我很忙,别来烦我。但同时,亦令我们跟家人、朋友的关系愈走愈远。
的确,手机方便,但最基本的功能-联络,却愈来愈弱了。从前当空姐,世界各地走走停停,别人最爱购买私人“Wi-Fi蛋”,笔者却不。只因觉得有那么一两天在外国大街上,没有网络地探索,跟旅伴、同事或刚认识的朋友们谈天说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没有网络,我们全情投入在异国风情,于彼此的话语当中,不管是那位女生走到感情的“分叉线”,还是那位他说他有远大目标。那大概是当空姐其中一件最美好的事了,“阿姐”们却笑说:“从前没有智能电话更快乐呢!我们大伙儿畅饮到天明!”一机在手,人人忙碌,便失却这快乐了。
Eric道:“我不是想告诉大家在闲暇时要做甚么,只是觉得需要提醒,因为这是一道瘾。”
这样的画面,就发生在你我身则。
Eric在网页写道:“那样的画面,令他无法忘怀。不只在咖啡店。”在便利店、课室、公路旁边、甚至是在自己的床上,他都能看到一样的画面。他与妻子背靠背卧着,凝视那发光、冷冰冰的小盒子。
这辑在照片中,各人的手机都被移除了,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显得可笑又无理,而这不正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吗?
Source:Rem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