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女看电影】一个白种女人当上粤剧花旦 代继父寻根想吃膶肠
《古巴花旦》-关于两个古巴女人的“寻根”故事。
她们是土生土长的古巴人,其中一个甚至没有中国血统。“寻根”的意义,是要找回自我认同的文化根源。溯流追源,为的是还自己一个心愿。记得几年前看过刘博智的《中国.流动—古巴唐人记》的摄影展,记录留居海外华人的足迹和故事。2009年,他执导有关古巴华侨的纪录片《古巴唐人》。2018年,导演魏时煜推出制作时间达六年、关于文化承传的《古巴花旦》。
风姿绰约 何秋兰成中文报执字员
1931年出生的何秋兰,父母均是白人,亦是土生土长的古巴人。出生后一个月,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给华侨方标,何秋兰成为其继女。方标来自开平,与著名粤剧演员关德兴为师兄弟,专责武打。因为家人认为粤剧表演属九流戏子之事,于是他决心在19岁时移民古巴,同时将粤剧文化带到当地。近水楼台,何秋兰4岁开始学习台山话和粤剧,曾入读华文学校;9岁自备戏服登台;16岁起以唱戏为生。
3、40年代,夏湾拿(古巴首都)是紫醉金迷之城,常有香港名伶到访演出。但1959年后,古巴成为西半球第一个共产国家,华人娱乐事业自此一落千丈,粤剧舞台逐渐凋零。何秋兰当上侍应,后来到光华报当印刷执字员。
纪录片以口述历史和色彩修复的旧照片制成动画交错剪接,拼凑出当年曾经盛极一时的乐谱。她翻开昔日手抄的歌本、一口说得比访问者还标准的广东话、还有当年白雪仙的剧照......无不令人向往那光辉岁月。何秋兰--她说是艺名,也是真名。
巾帼胜须眉 黄美玉曾任上交官
片中何秋兰和黄美玉的首次出场,是在家中演出《王宝钏-平贵回窰》,由何秋兰的孙儿打锣鼓,黄美玉的孙女当配角。穿上稍微褪色的“海青”(粤剧戏服),中气十足地吟唱著。1929年出生的黄美玉,父亲亦来自开平,母亲则是古巴人。中古混血的她,年少时长著一副英武的样子。情同姐妹的二人,从小一起学戏,一个是婉娴文雅的花旦,另一个则是豪迈不羁的武生。因为黄美玉不识中文字,便由何秋兰用西班牙文为她写下拼音。她在读完大学后便离开剧团,曾经参军的她,毕业后当上外交官员,派驻印度。
【轻熟女看电影】《芳华》回望那代人的青春岁月 痛到极致是淡然
她们的寻根之旅
电影带观众快转似地经历她们的大半人生,就伴随著踏上寻根之路。秋兰一偿父亲心愿,回乡祭祖。她想吃咸鱼蒸肉饼、鸭膶肠,美玉想吃白斩鸡,说那是久违多年却念念不忘的味道;在仅余不多的粤剧服饰店里头挑选新衣,把好几套带回古巴,化上完整粤剧妆容后留下倩影;在佛山祖庙的台上献唱,一开声,就引来不少途人的驻足细听。笔者为她们感到安慰,皆因寻到心所属之处,一生根源之始。有许多人,包括自己,尽管留在根本之地,也找不到心归何处。
艺术无种族之分
犹记得她们化上粤剧妆容的一幕,确实跟平日的花旦小生无异。乍眼看,就是威风凛凛穆桂英跟杨家将。仔细看,才会发现那高挺的鼻子、深邃的双目、白粉底下藏著的异国容貌。艺术,就是用各自揣摩和感受的方式通过同一途径去呈现,而每个表演者都是活在不同的角色之中。黑人少女Misty Copeland凭毅力当上首席芭蕾舞者,担当白天鹅;秋兰和美玉凭著对学粤剧的热爱,成为古巴粤剧的传奇。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该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化。要学懂欣赏,才会懂得珍惜。
知多一点点:
2017年是首批华人抵达古巴的170年周年纪念。1847年6月,首批中国合约劳工从厦门来到古巴,被人贩子当作成“苦力”骗卖。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湾等地数以百千计的华工被带到这里跟非洲奴隶共同工作。至1874年,华工人数已达到10万人以上。完成八年的合约并重获自由后,虽然大部分华人想重返家园,却因为缺乏经济能力而不得不落户古巴。哈瓦那的华区就成了拉丁美洲历史中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唐人街之一。